你家里的電視已經有多久沒打開看過了?在電腦、手機、平板等隨手可及的當下,想來也是很久了吧!作為曾記錄過幾代人青春與快樂的傳統家電,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以及需求的變化,電視的重要性已經變得越來越邊緣化,與此同時,其產業發展也是愈發衰頹與低迷。
發展遇瓶頸,電視產業不好過
據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電視產業發展便頹勢漸顯,由于市場容量的飽和以及產業提升遭遇瓶頸,其發展就如同跌入了老年一般非但停滯不前甚至還出現了明顯的衰退。這不僅讓曾經一家人圍坐追劇、孩子們爭搶遙控板的溫馨畫面一去不返,同時也讓無數電視廠商們曾經喜笑顏開的臉變得愁云慘淡起來。
從2014年到2017年,電視演變的道路變得越來越窄,不管是外觀上對尺寸的追求,還是技術上對分辨率和芯片算力的提升,都遭遇到的瓶頸期。與此同時,移動終端(手機、平板)的迅猛發展,更是分流了原本屬于電視的家庭娛樂市場,讓本就趨于飽和的電視行業遭受到進一步打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電視行業徹底迎來了發展的低谷期。這一年,電視出貨量創新低僅為2.2億臺,同比減少3.3%;同時我國彩電零售銷量同比下降6.6%,創近14年來大降幅。雖然電視行業為挽回市場和客戶開啟了一番“價格大戰”,但終也只是造成企業利潤空間減少,行業發展依舊低迷。
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彩電零售額同比又下降了近2%,頹勢仍然難以遏制。而面對著產業瓶頸、市場飽和、同行競爭以及價格大戰帶來的不利影響與局面,我國電視廠商也已是焦頭爛額,未來,如何突破現有發展困境,如何讓電視產業發展重喚新生,將是行業一段時間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
AI創曙光,電視產業迎新生?
恰在這時,人工智能的出現與應用帶給了電視行業新生的曙光。在電視硬件已經來到瓶頸期,同時CPU、內存、屏幕顯示等技術都已經趨于極限的情況下,電視人清晰的認識到行業發展已經從硬件之爭轉入到服務與軟件之爭當中,而服務的提供和軟件的升級,都離不開AI技術!
人工智能的結合,可以說是電視廠商探索到的繼互聯網之后的第二條升級之路。他們極力擁抱AI,利用其智能語音、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打造智能化服務和軟件,讓電視發展迎來了全新智能潮流。從2018年開始,“智能電視”便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時尚名詞,以海信、長虹、TCL等為代表的電視企業紛紛入局其中。
一位電視方案商曾談到,企業們在電視行業頹勢背景下的大焦慮,是找不到新賣點和差異化,而AI很好的解決了這個焦慮。AI與電視的結合不僅僅體現在對傳統電視功能和服務的升級,滿足觀眾全新的電視需求和體驗。同時也開辟了電視發展的全新市場,讓電視成為智能家居的一個入口,以智能控制入口的一個身份實現電視突圍、引爆未來家庭!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融入的確將給電視行業帶來救贖和革新。有了人工智能技術加持的電視,在未來不僅將帶來更、更便捷、更智能和更享受的觀看體驗,同時還能拓展出家庭控制、生活助手等更多新功能,徹底融入智能化發展的新時代,十分值得我們去期待。
發展太初級,光有噱頭難救命
不過,就當前的發展現狀來說,AI要想救電視的命還為時尚早。因為目前不管是企業布局多的語音交互,還是其他的智能推薦、AI游戲、內容AI化、智能家居等,都還只停留于一個概念層面,就算市場上有些企業推出了具體的相應功能的AI電視,也都是噱頭大于實用效果。
比如,有的主打智能語音的AI電視在智能性和交互性上普遍表現不佳,對于一些語意復雜的語句或帶口音的語句識別不清甚至無法識別,同時語音應用還是以遙控器為媒介,并沒有比原來的控制方式有什么實質性的進步。
再如,有些AI電視提供的點餐、個性化推薦等功能,在實用性和便捷性上也效果難顯,這些功能和智能手機點餐相比,并不具備任何優勢,相反使用起來還更不方面,很難獲得觀眾的芳心。此外,AI電視大的發展方向作為智能家居控制入口的角色也已經被智能音箱提前占據,而且自身應用也還存在技術和普及上的一些難題,未來發展可謂挑戰重重。
鑒于此,由于智能電視所表現出來的糟糕體驗效果,以及過于明顯的智障屬性,“人工智能”要想立馬給處于“寒流”中的電視市場加一把火,確實不現實。雖然我們不能就此說“人工智能+電視”無法成功,但就短期來看,其距離成功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