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看到第五屆中國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以下簡稱“天津直博會”)精心的展館布置、專業的論壇演講、精彩的直升機隊形表演,恐怕很難想象工作者們在其背后的默默付出以及十年五屆天津直博會的艱辛歷程。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幾位“五朝元老”,看一看他們與天津直博會一路走來的故事。
保稅區管委會航產中心主任楊林:從一張白紙到矚目
到12日天津直博會會程過了大半,但保稅區管委會航產中心主任楊林依然不敢有絲毫松懈。作為天津直博會十年五屆的“五朝元老”他深知不到展會終落幕,都不是長舒一口氣的時候。
天津空港經濟區是天津直博會承辦地。從屆到今年第五屆,保稅區管委會始終是五個承辦單位之一,而航產中心一直代表保稅區管委會,負責每一屆天津直博會的日常籌備工作,這五屆楊林都參與其中。按理說楊林早已輕車熟路,但正是因為見證了天津直博會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他才不敢怠慢。
回想天津直博會屆的情形,楊林依然歷歷在目:“屆的時候,是艱難的時候,咱沒有基礎,沒做過直升機博覽會這種大的航展,天津都沒有,而且也沒有飛行,招展都特別困難,沒有參展商來。那真是一張白紙,從零起步,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包括幾個承辦單位共同配合,特別是發揮咱們保稅區積極的作用,助力天津直博會進入快車道。”
在楊林的記憶中,這十年天津直博會可以說是一屆一個臺階。“到了第四屆,我們已經是第二大直升機展,也是世界上具有飛行表演的直升機展。這屆更是一個展位難求,很多國外參展商都要提前一年預訂展位,害怕到時候沒有。”他頗為自豪地說,“從默默無聞到逐漸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在上度、影響力不斷攀升,這里面凝聚了主辦、承辦等各方面各單位的努力,也讓我這樣連續參與了十年五屆的工作人員十分欣慰。”
“保稅區管委會對直博會工作高度重視,成立第五屆天津直博會保稅區籌備組織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擔任籌備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楊林告訴記者,保稅區管委會還從相關部門抽調了9名同志,與航空產業支持中心共同組建了籌備工作組,同時管委會的20多個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通力協作。自去年11月開始,為保障籌備工作順利進行,單休、加班成為工作常態,保稅區管委會舉全區之力辦好第五屆天津直博會。舉國歡慶的國慶節正是第五屆天津直博會籌備的關鍵時期,全員在崗,通力協作,大家毫無怨言,充分體現了“保稅精神”。
本屆天津直博會的主題是“新時代、新動力、新發展”,這也是保稅區管委會航產中心等承辦單位,希望為公眾呈現的直博理念。對此楊林的理解是:“中國通用航空市場越來越廣泛,潛力越來越大,對國內通用航空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希望在新時代來臨之際,通過這屆直博會,借助龐大的國內通用航空市場需求,為整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十年五屆天津直博會逐漸形成的“直博文化”也是楊林希望打造和推廣的,“只有展覽形成文化,它才有持續的生命力,它的影響力才會越來越廣,所以我們今年圍繞直博會搞了很多活動,包括增加了商旅節等等。我們希望讓天津直博會成為一個品牌,這種品牌不只是保稅區的品牌,還是天津市的一個品牌。慢慢形成的直播文化,對于提升直博會影響力,提升咱們天津、中國航空產業的影響力都會有益處。”
當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與天津直博會相遇,這讓楊林更加驕傲和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陸軍參加完國慶閱兵,馬不停蹄轉場天津,尤其直-20直升機等新機型重磅亮相,都體現了各方對于直博會的投入與支持。而天津直博會的成功舉辦,也全面展現了我國直升機產業的科技進步和核心競爭力,這都是祖國越來越繁榮強大的象征。希望本屆天津直博會成功舉辦,再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中航直升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夏群林:本屆超出預期 未來充滿信心
第五屆天津直博會接近尾聲,作為承辦方之一的中航直升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直公司”)副總經理夏群林表示,本屆直博會超出預期的滿意。
“這屆直博會是歷屆規模大、參展廠商多的,參展國家有進行直升機設計、研發、制造能力的廠商都來了,而且比國內還要多。這次展出的產品,都是代表這個行業先進的水平,包括我們自己先進的直-20直升機也亮相了。”夏群林興奮地說,“客戶簽約方面,我們在展會上直升機公司簽了20多架的訂單,也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同時2019年中國直升機發展論壇到今年辦到第七屆,這個論壇也辦的非常圓滿,各家來的嘉賓水平也是歷屆高。高到什么程度,高到我們領導從頭到尾依依不舍都在聽,就連嘉賓演講材料都希望拿回去慢慢學習琢磨,因為他們的演講都非常有見解、有新意,能激發大家思考。”
看著如今的天津直博會盛況,作為首屆創始人的夏群林充滿感慨:“屆的時候我們一無所有,在天津直升機基地里面,當時廠房還沒有建起來,我們臨時搭建了一個大型的帳篷式展館,讓屆展會開展了起來,而且屆就有飛行表演,所以引發了轟動。”
在天津直博會舉辦之初,除了硬件條件有限之外,還缺少專業的知識、高水平的參展商和明確的發展方向與定位,而這方面以夏群林為首的中直公司團隊貢獻巨大。“當時我們協調與供應鏈伙伴關系,給他們介紹天津直博會,邀請他們來參會,尤其前三屆,在大家還不了解天津直博會的情況下,主要公司到航展來,都是由我們通過自己的合作伙伴關系,一點點給他們引進到這邊來,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夏群林說,“再有初設計天津直博會時,在直升機行業、在世界上應該怎么辦,別人是怎么辦的,我們了解得比較清楚,所以我們利用我們的知識和經驗,給天津直博會進行了很好的定位:比如說把它定位成為中國大的直升機博覽會,形成與珠海航展‘一南一北’的格局,一個是綜合展、一個是專業展;第二個把它定位成的直升機博覽會,現在我們這個目標已經達到了;第三個定位是做飛行展覽,一定要把它定位成飛行表演的這才是航展。這點我們在屆籌備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作為航空專業企業,這部分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現在看來也是非常成功的。”
五屆天津直博會,中直公司不僅是主要承辦單位,還是大的參展商。夏群林告訴記者:“從國內方面我們代表航空工業集團,把所有航空工業集團廠家帶到直博會,體現展覽的意圖。我們是直博會大的參展商,不僅是展覽面積,更多的是我們的產品。每屆我們都會給直博會帶來新的產品、新的機型,類似于臺柱子一樣。”在夏群林看來,天津直博會是世界直升機領域大、昂貴的秀,而中直公司不僅扮演組織者角色還擔綱表演的任務,“在這個舞臺上,我們也是大腕兒演員,做自己的本色演出。”
首屆天津直博會籌備之初,有一個組委會,夏群林是副主任之一。五屆下來,副主任位置上依然在“堅守”的就只剩下他自己了,但也正因為從頭到尾見證了五屆天津直博會,他才能收獲更多的欣慰和感觸:“五屆天津直博會,有過初的艱辛,有過中期的困難,也有如今的收獲,我認為天津直博會已經走向了成熟。目前它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大的直升機博覽會之一,可以說小有成就。隨著中國國力和經濟實力的增強,隨著更大市場容量的增加,我們對天津直博會的前景充滿信心。”
飛行總指揮陳軍:超燃表演 不忘初心
“雙機芭蕾”、“不忘初心”、“單機表演”、“空中開花”,一個個精彩的飛行動作、一場場超燃的直升機表演,讓現場觀眾游客大呼過癮,也將天津直博會推向高潮。鮮為人知的是,五屆天津直博會所有飛行表演的組織、指揮、實施,均出自飛行總指揮陳軍之手。
陳軍,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曾當過直升機試飛員和飛行教員,培養出眾多的直升機飛行員,對于直升機的飛行和教學有著多年豐富經驗。從2011年屆到今年,陳軍連續五屆天津直博會擔任飛行總指揮。本屆天津直博會已經結束的多場飛行表演和救援演練,能夠順利圓滿成功,都與陳軍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
本屆天津直博會,多種新型直升機亮相,這對陳軍總指揮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他為陸軍“風雷”飛行表演隊設計編排的“不忘初心”動作,推陳出新、緊跟時代步伐;再比如中航模擬地震后災區救援場景的演練,十分接近實戰應用,都是次與觀眾見面。“這些陸軍飛行員參加完70年國慶閱兵,只在10月2日休息了一天,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天津直博會飛行表演的準備訓練之中。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這些飛行表演,向世界充分展示直升機尤其是國產直升機在軍事領域、在民用領域的廣泛應用。”
“飛行動作編排、飛行計劃安排、具體飛行保障,這些都是我的工作。”既然是總指揮,那么就要對整個直博會所有的飛行訓練及表演任務負責,這其中陳軍認為重要的就是安全,“離地三尺,人命關天!只要飛機離隊,就牽扯安全問題,而且直升機表演又是在狹小的區域里進行,多架直升機在一起飛行,所以空中相撞的風險也存在。對于我們組織和指揮的人來說,安全方面是我們考慮的大問題。”
從屆到第五屆,天津直博會不斷變化發展,陳軍作為總指揮對于安全的標準從未放松:“要想保障安全,一個是加強計劃的制定,我要把所有計劃制定清楚,哪架飛機飛,哪架飛機什么時候飛,在什么位置飛,都必須要明確好,要銜接好。第二個是加強訓練的布置,也就是正式表演前,要進行充分的訓練,使每架飛機的飛行員都要了解,我在什么位置,我飛多高的高度,其他飛機在什么位置,其他飛機在什么高度,執行什么任務。”據陳軍介紹,雖然飛行員和直升機都是國慶閱兵后馬上轉場,但其實整個動作編排和演練始終沒有停過。正是有著如此充分且周密的準備工作,才能確保天津直博會五屆下來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在安全的前提下,上演多場精彩絕倫的飛行表演。
雖然總指揮工作繁忙,但五屆天津直博會的變遷陳軍也是看在眼里。“這種變化一個是直博會的,一個是咱天津的。現在直博會已經成為了天津一張靚麗的名片。大家一聽說直博會要開始了,都愿意來看看,而且直博會還是帶飛行表演的展會,飛行表演還一屆比一屆精彩。”陳軍感慨道,“再有就是咱空港經濟區、咱天津市每次直博會來都有新變化,從屆空港這邊人比較少,到現在非常繁華、發展非常快。直博會辦了幾屆,空港經濟區也發展起來了,這是天津繁榮發展的縮影啊。”
法國ABE商務會展公司亞太區總監苗瑞卿:讓它成為亮的“星”
可以說,是苗瑞卿參與見證了天津直博會的“誕生”,而當時的一切現在依然記憶清晰。“那是2011年2月,我們和天津空港經濟區管委會簽了一個全包合同,就是說天津直博會整體由我們承包,我們是主包方,然后我們把工作再分包下去,給中航文化(中航文化有限公司),他們來負責基建、展臺搭建等,我們負責整個展會的組織、招展、管理等工作。”
屆天津直博會2011年9月就要開幕,苗瑞卿的ABE團隊只有不到八個月的時間來進行準備工作。與此同時,時間緊并不是首要難題,當時對于苗瑞卿而言困難的是招商問題。“屆的時候根本沒人知道,天津很有名,但這個展覽會沒人了解,空港區在上影響力也不是很大。”苗瑞卿說,“屆給我們的任務是招到100家企業,難度非常之大。用了八個月的時間,我們后招來了104家企業。”正是靠著一股闖勁兒,苗瑞卿的ABE團隊與管委會精誠合作,愣是讓從零開始的天津直博會在2011年9月成功舉辦,由此打通了天津直博會十年五屆的快速發展之路。
天津直博會發展到今年第五屆,展區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包括室內展區3萬平方米、室外展區2萬平方米、飛行觀摩區6萬平方米以及商務交流區、綜合服務區等。第五屆天津直博會參展國家和地區達到18個,參展企業數量達到415家,參展規模為歷屆之,參展企業包括空客、俄直、貝爾、西柯斯基、萊昂納多、航空工業等六大直升機主機生產企業,以及法國賽峰、加拿大普惠、美國柯林斯宇航、法國泰雷茲等發動機和配套企業。這其中,凝結了苗瑞卿的ABE團隊以及許多默默無聞組織者的心血。
“一路走來感慨很多,首先我們非常自豪,我們的成就感很強烈,因為這個展覽從無到有,到現在第五屆,已經成為第二大展會。第二是展會專業性非常強,我們展會60%以上都是展商,從屆的104家到這屆超過200家,已經實現了翻倍,同時觀眾和關注人群的數量與質量也在不斷增加。”
在飛行表演現場,看著一架架直升機在空港經濟區上空盤旋舞動,苗瑞卿更加激動,她說:“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年大慶,我們非常自豪。希望我能夠繼續見證天津直博會的下一個十年、下一個五屆,讓它成為直升機展會領域亮的那顆‘星’。”
中航文化有限公司中航匯盈項目總監王歡:有苦有淚,更有成就感
天津直博會開幕以來備受關注,中航文化下屬單位中航匯盈項目總監王歡在緊張工作之余,也感慨萬千。這是中航文化第五次作為天津直博會承辦方之一,也是王歡第四次參與天津直博會,她見證了天津直博會從無到有的過程。
別看天津直博會只有短短四天,但是中航文化從年初就開始了各項籌備工作。“我們整體負責的承辦工作內容范圍廣、分項多、細節繁瑣。可以說,整個大會展務工作,包括前期招展招商組織、活動論壇組織、展區規劃、展館內外布置、環境氛圍營造、調機協調、飛行表演統籌、票證管理都是我們來協調策劃并執行的,”王歡說。
由于負責工作內容項目較多,中航文化幾乎全員上崗。雖然很忙很累,但中航文化團隊成員卻沒有一點兒怨言,因為他們是一點點看著天津直博會“長大”的。天津直博會到今年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中航文化也跟隨天津直博會走過了全部十個年頭。王歡從第二屆開始參與,回想當時的情形她依然記憶猶新:“天津直博會真的可以說是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成長起來的。我聽說屆布展時還是臨時棚房,條件確實很艱苦,許多布置工作受到很大阻礙。后來幾屆展館在各個主辦單位極力支持下,已經把展館布置完善到了好的展示效果。”
十年五屆一路走來,讓王歡感慨的,是天津直博會水準越來越高,同時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天津直博會一屆比一屆規模大,一屆比一屆更加專業和精彩,招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參展商都力爭攜帶新展品、新機型參展參演。”正如王歡所說,這屆部分型號均是亮相。
這種“供求關系”的互換,是在天津直博會十年發展壯大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也是數十個像王歡這樣的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看到了天津直博會每一步的成長,這么多年的招募過程就是好的展現。從開始我們求著企業來參加展會,到這屆企業求著我們要參展。現在天津直博會展位,門票也供不應求,我們已經在向國內大的珠海航展看齊,”王歡激動地說。不僅如此,王歡他們還在尋求天津直博會的新突破,比如化、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將不斷加快天津直博會成長的腳步,進一步提升觀眾觀賞度,更多向公眾普及直升機基礎知識和發展方向,培養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對航空工業的熱愛。
在飛行表演環節,今年航空工業直升機公司還與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聯合舉辦了國產直升機綜合應急救援演練,引發各方關注。王歡表示,天津直博會的“直博精神和直博文化”也是突破口,現在天津直博會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展覽,而是向大眾展示天津市、航空工業、陸軍以及各個航空文化領域風采好的舞臺。
一句話總結十年五屆直博會歷程,王歡說:“有苦也有淚,但更多的是成就感!”
聲明:本文系天津直博會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稿件真實性請自行判斷。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