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就醫、入學時受到不公平對待,該怎么辦?是一忍再忍,還是奮起反擊?在法律制度缺失、司法執行能力薄弱的年代,許多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人們可能會閉口不語、默默忍受。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司法條件的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轉變思維認知方式,轉而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雙方當事人發生糾紛無法協商處理時,往往會走上法庭、對簿公堂。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處于利益敵對關系的雙方都會各執一詞,希望司法審判的結果能對自己有利。在論證自己的說法時,雙方都需要拿出相應的證據,一些關鍵的物證甚至對案件的結果起著決定性影響。
就拿經濟糾紛案件來說,合同成為甲乙雙方開展合作關系、進行商業貿易活動往來的一大依據。傳統的合同白紙黑字,只有甲乙雙方清楚合同的內容和簽訂過程。如果一方違約,另一方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證據來維權,整個維權周期較長且成本較高。
區塊鏈智能合約的出現,使上傳到區塊鏈的數據信息透明且不可篡改,這就有效地保證了鏈上信息的真實、可信。在區塊鏈技術加持下的智能合同簽訂,可由司法鑒定中心、公證處、法院等多方見證,大大降低了維權成本,也剔除了不必要的維權環節。
在認識到區塊鏈智能合約在司法領域的應用價值之后,我國一些地區的司法部門也開始積極促進其試點應用。2018年9月,互聯網法院就已經上線了司法區塊鏈,目前累計存證總量超過19.8億條,為糾紛案件的審理、量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19年10月24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區塊鏈智能合約司法應用上線。據悉,這次的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是司法區塊鏈的“2.0版”。當違約情況發生時,區塊鏈智能合約就會進入糾紛化解程序,相應的信息也會記錄在鏈上。司法人員通過查看鏈上的消息,就可以進一步了解整個案件的狀況,這對于案件審理是大有幫助的。
在糾紛調解不成功時,區塊鏈智能合約就會自動進入互聯網法院的訴訟流程,通過智能立案、智能審理、智能執行系統等地審理案件,盡快處理相應糾紛。區塊鏈智能合約的出現和應用,為糾紛案件處理效率提高、案件相關物證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新方式。
眼下,人們對于區塊鏈在農產品溯源、電子發票開具及報銷等領域的應用,已經較為了解。對于區塊鏈智能合約,許多人仍然是一知半解。全國區塊鏈智能合約司法應用上線,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在法律層面同樣能發揮巨大作用。在處理糾紛案件的過程中,相關法律部門逐步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也成為一大趨勢。
其實,除了區塊鏈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司法領域也存在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借助云平臺,將各類金融案件、經濟案件相關信息上傳至統一的管理系統之中,法律事務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就可以了解全國各地區詐騙、虛假宣傳等案件的發生狀況,從而客觀評價我國的法律事業進展。針對某類案件高發的狀況,有關部門也可以集中力量做好普法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則。”康德的這句名言,是在勸誡人們對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的同時,也要遵從內心的道德準則。除了遵守法律法規之外,每個公民都需要從嚴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不做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合法權益的事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