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以及5G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落地,首先提出“無線互聯”模式的節卡機器人也在不斷思考:“如何從工廠級的、車間級的無線互聯推廣、拓展到基于云端的互聯操作?”由此,開啟了節卡機器人的進化之旅。
12月13日,節卡機器人CTO 許雄在節卡機器人冠名的以“深挖應用的真需求”為主題的產線應用專場上發表了關于《節卡機器人2019新品發布——革新者的進化》的演講,進一步探索協作機器人的進化。
產品性能的進化
“節卡機器人進化的動力來自于客戶尤其是行業大客戶的需求,即通過客戶價值來驅動產品創新,進而推廣到其它行業,這就是我們產品的理念。”許雄在演講開篇說道。
秉持Just Always Keep Amazing,用機器人解放雙手,專注于將機器人普及到的每個角落,革新人與機器人交互方式的理念,節卡一開始在做協作機器人時就將產品定位到“簡單易用、機器人使用零門檻”,許雄認為,一款好的機器人,人人皆可自由使用。
基于此,節卡機器人行業推出了無線示教、圖形化編程技術、視覺安全防護技術。
節卡機器人的九大核心技術為無線示教、圖形化編程技術、視覺安全防護技術、拖拽示教技術、一體化關節技術、碰撞保護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高精度關節伺服控制技術、力控技術。
六大核心算法則包括路徑規劃算法、軌跡平滑算法、動力學控制算法、安全控制算法、高精度伺服控制算法、末端抖動抑制算法。
今年9月,節卡將JAKA Zu 7協作機器人與某國外競品在負載 5kg的測試條件下,針對“負載范圍、加速指標”進行產品性能的對比,在動力表現上,載荷提升40%,動力提升49%。
遵循GB/T 12642-2013工業機器人、性能規范及其試驗方法,在速度1000 mm/s、加速度5000mm/s²的測試條件下,對比下來JAKA Zu7的重復定位精度達到0.017mm,重復定位精度提升60%,位姿準確精度提升20%;路徑重復精度提升62.9%,軌跡準確度提升了12.3%。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在1度/秒的測試速度下進行準靜態壓力測試,基于動力學的碰撞檢測算法實時檢測關節壓力時發現性能提升了41%。
協作機器人新品的進化
距離上一次的新品發布是在半年前的6月份,如今根據大批量大范圍的客戶應用情況,節卡機器人又進行了產品端的進化。
全新發布的JAKA Zu 18 協作機器人,自重34.8kg,負載18kg,工作半徑1073mm,重復定位精度±0.03mm,末端速度 3.5m/s,可應用于汽車制造、精密制造、五金衛浴、食品、電器等市場。
如今,JAKA Zu18已經在食品火鍋底料大客戶里應用,實現火鍋底料的開箱、接料,一條生產線上采用了30多臺JAKA Zu18。
革新發布的JAKA Zu s系列,則賦予機器人觸覺。該系列運用多軸力傳感器,可進行阻抗/導納控制以及力位混合控制,可實現牽引示教、碰撞檢測、恒力跟蹤、法向跟蹤等應用,可應用于汽車及相關、智能制造、五金衛浴、醫療器械、科研教育等領域。
許雄表示:“力控S版本是針對整車廠變速箱單邊0.02mm的雙銷孔高精度裝配需求衍生出來的,在項目過程中發現,變速器箱的裝配需要機器人和環境直接交互,機器人需要力覺感知才能實現高精度的力控裝配。”
他進一步指出,力感知方面現在業內更多采用關節力矩傳感器的方式,節卡通過跟客戶的不斷交流過程當中發現關節力矩傳感器的引入會降低協作機器人的剛性,同時還會增加中控走線、增加關節結構的復雜性,從而提高了工藝和制造的成本。“因此,我們認為JAKA Zu s系列是一個合理、經濟的力感知的解決方案。”
JAKA Zu力控S版本的恒定跟蹤精度達到1N,曲線打磨當中可以實現自適應曲面的變化和升降臺的上下運動,同時機器人全臂碰撞檢測精度達10N。
目前,節卡提供給客戶的整套力控解決方案、力控應用包,包括恒力、法向跟蹤、速度多種力控模式,以及多種拖拽模式,能夠實現雙銷軸裝配、復雜曲面打磨、空間拖拽等。
“JAKA Zu力控S版本一直秉承產品設計的理念顯著降低機器人使用的零門檻,我們達到了即使面向一個的力控運用,也能夠使客戶易配置,易調試和易編程,以簡單的方式進行復雜的曲面打磨,用戶完全不需要知道力控的相關知識,就可以進行簡易的編程,從而帶給客戶更大的價值。”
后,許雄表示:“節卡機器人作為協作機器人革新的參與者,我們一直在不斷地革新和進化產品,不斷地去根據大批量、大范圍的客戶運用情況,去定義協作機器人的新功能,協作走向共融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