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中國首部民法典表決通過,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性立法。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每位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個企業的設立和運營,都和它息息相關。
使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的臉惡搞,是否侵權呢?
據民法典草案的規定,這是侵犯肖像權的。民法典草案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無損,或者利用技術信息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有分析人士指出,《民法典》正式實行后,除了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如果被換臉的人沒有同意,而你用了P圖、拍攝、鬼畜、繪畫、DeepFakes等各種方式處理對方的臉,你就違法了,就算不以營利為目的也一樣。
目前,在某些電商平臺、貼吧,還有打包出售的換臉視頻,甚至還有技術的速成教程內容。而這些不免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加簡單的犯罪工具。而隨著監管技術的進步、監管體系的健全,制作、傳播換臉視頻等,將會受到更加強有力的規范和治理。AI、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也將保護公民個人肖像權、名譽權等方面得到更為深入的應用。
其實,相對于“換臉”技術本身,更大的安全風險往往集中于人臉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和傳輸等環節。目前,“刷臉”支付、“刷臉”認證等已廣泛應用在人們生產生活的多個場景中。AI換臉后,用戶的面部信息面臨著被泄露的風險,不僅可能讓用戶“丟臉”,還有可能讓用戶丟錢、丟信用等。所以在使用“AI換臉”時,民眾還是應該保有一定的警惕心理,以免上當受騙。
在日常生活中,用戶在“換臉”時,不僅可以將自己的臉植入某影視劇中,還可以將視頻中自己的臉換成演員的臉,甚至將不同演員的肖像互換。有專家指出,如果換臉后演員的主要面部特征被保留,公眾據此可以直接辨認出對方身份,此舉就可能侵犯明星的肖像權。
AI換臉的興起,一方面意味著圖像技術日趨成熟,另一方面也面臨 “AI黑產”帶來的系列問題。對此,一些企業已開始積極進行技術研發活動,力爭打擊“AI黑產”,幫助廣大用戶識破“換臉詭計”。例如,百度。目前,百度已開放線上合成圖檢測接口,并努力持續優化針對不同落地場景的差異化能力,保障人臉相關應用的安全,以技術打造安全舒適生活。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隨意使用他人的用“換臉”技術偽造制作不雅視頻,終究不能被社會所認可和推崇。在依法治國建設日益提速的當下,每個人都應樹立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和尊重他人隱肖像、名譽權利的意識,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換臉”雖潮,一定要當心法律風險哦~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