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麥收獲季。放眼望去,金黃的麥穗隨風飄揚,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在經歷了辛勤勞作之后,糧食豐收就是一種饋贈。糧食豐收作為我國農業發展健康、繁榮的一大體現,其背后凝結著農業從業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藏糧于技”戰略,每年組織開展10項性技術集成示范活動,著力從根本解決轉型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慢、重大技術少、農技推廣服務力量散等突出問題。
經過反復探索與不懈鉆研,多項農業技術取得突破。其中,智慧麥作技術不得不提。智慧麥作技術,由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研究院領銜,主要包括北斗導航支持下的小麥無人播種收獲技術、無人機支持下的小麥精確施肥噴藥技術以及物聯網支持下小麥智慧灌溉技術。
在農作物播種方面,北斗農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成為了受到農業種植者認可的“法寶”。運用北斗農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后,農機的管理調度效率可提高約30%,燃油消耗節約10%左右。與此同時,北斗農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能精確測量拖拉機的位置、航向和姿態,自動調整車輛轉向,使車輛按照設定路徑行駛,可謂真正實現了高原現代化農業操作模式。
無人機噴藥、無人機播種、無人機授粉等,越來越多的農事操作都能借助無人機完成。有了無人機,不需要人為背負噴霧器進行噴灑,通過精準地測量和處理便能完成作業。一般來講,植保無人機有兩種控制方式,一種是人工遙控,還有一種是自動導航飛行,通過這兩種方式可以實現一系列農田噴灑作業,比如施肥、打藥、播種、授粉等。
在農作物播種方面,北斗農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成為了受到農業種植者認可的“法寶”。運用北斗農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后,農機的管理調度效率可提高約30%,燃油消耗節約10%左右。與此同時,北斗農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能精確測量拖拉機的位置、航向和姿態,自動調整車輛轉向,使車輛按照設定路徑行駛,可謂真正實現了高原現代化農業操作模式。
綜合來看,目前天空地立體化苗情監測診斷技術、無人機支持下的作物精確機噴藥技術、基于物聯網的灌溉技術等單項技術趨于成熟,已在全國主要麥作區示范應用;小麥無人播種收獲技術已初具雛形,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有望在近年內實現應用。
小麥耕層優化二次鎮壓高效技術、秸稈還田提升地力關鍵技術、現代生物技術、農藝技術等一系列新成果、新技術的應用,正為科學種糧、穩定產量賦予滿滿的能量。而在寄托了豐收希望的麥田上,我們將看到更多前沿技術所留下的烙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