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網訊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能的持續發展,智能化時代的悄然到來,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越來越普及。從安防、支付、金融到教育、醫療和交通,“刷臉”日漸成為常態,為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了諸多智能、安全與便捷。但與此同時,人臉識別的廣泛應用也給人們的隱私信息安全帶來一定風險,在此背景下,未來行業發展還需辯證以待、趨利避害。
人臉識別商用不斷加速
說起人臉識別,其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別看它出現時間不長,但發展卻是非常的快。從數據來看,短短五年時間,人臉識別就從實驗室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且年均增速在18%左右。這其中,我國人臉識別發展更是發揮出了橋頭堡作用,在政策、資本、企業等共同推動下,不僅應用深化普及,同時市場規模也飛速壯大。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從事人臉識別發展的企業已經達到千余家,市場規模也是接近百億。從2010-2018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復合率在30%以上,2018年國內行業規模已經達到25.1億元,預計到2024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而在應用方面,我國人臉識別也已經在支付、門禁、手機解鎖等多個領域獲得應用,發展前景和潛力都在不斷釋放。
今年疫情以來,受無接觸需求的影響,人臉識別應用更是迎來進一步落地。前不久,360便發布了5款人臉識別終端,同時上半年,國內不少人臉識別企業也收獲巨額融資。在近日,伴隨著有“AI四小龍”之稱的國內人臉識別巨頭企業云從科技成功申請上市輔導,行業發展也是熱鬧非凡。在此背景下,人臉識別所展現出的強勁態勢,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
隱私安全問題爭議不斷
不過,人臉識別雖然應用和發展十分強勁,未來潛力和藍海也強勢吸睛,但其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隱患也正引發不小爭議。尤其是在用戶隱私泄露和數據信息濫用等問題上,更是受到關注與重點強調。近日,臉書便因為技術侵犯用戶隱私信息而身處法律訴訟的泥沼之中,在此之前,“人臉識別第一案”、人臉識別進校園、APP ZAO事件等也引發人們擔憂。
自去年以來,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代表,已經因為人臉識別的這一隱私風險而選擇了禁用。目前,包括舊金山、薩默維爾、奧克蘭等美國城市在內,其政府都已經棄用人臉識別。與此同時,年初“佛洛依德”風波之后,微軟、IBM等科技巨頭也紛紛對人臉識別轉向,它們有的暫停相關業務,有的甚至直接放棄該業務,無不體現出對于人臉識別安全問題的重視和謹慎。
而在這一問題的對待上,我國則明顯與美國等國家大為不同。我國雖然也存在諸多的隱私侵權和數據濫用等問題,但我國更加注重人臉識別的價值性。在利用技術改善生活現狀的主張下,我國同時表現出了敢于承擔風險,積極應對風險的理性態度。近期以來,國家方面已經多次發布相關政策,對人臉識別安全問題進行指引與強調,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趨利避害。
綜合治理需從三點出發
那么,國家在人臉識別風險應對方面,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根據人臉識別隱私安全隱患的來源,一部分其實來自于行業內部,如企業過度收集用戶信息、企業對用戶信息不重視、企業未樹立正確價值觀等等。國家提出要對企業進行嚴格檢查、監督和管理。每年,國家都會約談不少企業,就是希望從企業端對相關問題進行治理和預防,從行業內部對技術應用安全問題進行防患。同時,國家也呼吁民眾們發揮出社會監管作用。
除此以外,人臉識別隱私安全隱患,另一部分則來自于行業外部,具體包括黑客非法入侵等等。近年來,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黑客技術也在與時俱進,盜取用戶信息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難防。針對這一情況,國家強調除了要加強監管與預防外,還需用技術對付技術,要求并支持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加速技術成熟,完善技術生態,增強技術保護。
當然,面對人臉識別帶來的相關安全問題,國家直接的辦法還是通過法律法規的完善,來加強對不法行為的監管與治理,升級對普通用戶的維權保護。現在,有關人臉識別侵權的訴訟案件已經慢慢出現,這為行業健康、高速、成熟發展帶來一定福音。未來,在我們將人臉識別信息安全治理視為長期工程持續加強治理和推進的背景下,相信問題總有解決的一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