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網訊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但各方對智能汽車研發領域的投入熱度并未消減。
2019年10月,韓國政府發布了“未來汽車國家愿景”,重點推動智能汽車和綠色汽車的發展。此后,該國多部門聯合發布“2030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包括構建無人駕駛管理體系及路網系統、促進汽車產業轉型等多個方面。
近日,韓國國務會議審議通過一項議案,產業通商資源部將新設“未來汽車產業課”,專門負責推進打造基礎設施、相關產業融合、放寬國內管制法規、對接規則等工作,即是為了為推動產業融合、加速智能汽車發展步伐。
今年1月,美國政府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推出了智能汽車的新政策體系“自動駕駛4.0”,確立了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核心技術原則,即保護用戶和群體、促進市場的有效運行、各方工作協調一致。
今年2月,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宣布向小馬智行投資4億美元。6月,德國大眾汽車完成了對自動駕駛技術平臺初創企業Argo AI高達26億美元的投資。隨著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及相關人工智能技術投入地不斷增加,智能汽車研發和應用速度將進一步提升。
今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通知提出,要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加快建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提升行業公共服務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等,以此推動汽車相關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根據工信部等11部委頒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顯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產業生態、法規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將基本形成,并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那么,目前的實際狀況是怎樣的?
目前,我國已組織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和載人載物應用試驗,激光雷達、計算平臺等技術研發取得相應突破。15%的汽車上市車型裝載了L2級自動駕駛系統,部分汽車已開展了特定場景下L3級自動駕駛車型的檢測驗證。自動駕駛實現了批量使用。
據了解,截止在2019年年底,我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約為1033萬輛,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萬輛,到2025年能達到1700萬輛。目前,智能汽車領域共有395家公司,共595起投資事件總投資額為3260億人民幣。2020年,不斷有資本投注于智能汽車行業。
隨著5G、AI、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汽車的加速融合,智能網聯汽車得以蓬勃發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安全、技術等問題也相繼出現。如何確保汽車行駛的安全性、車輛管控的高效性,也成為了業內人士重點聚焦的問題。與此同時,業界認為,構建完備的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推動5G與車聯網的協同建設也是發展自動駕駛必須邁過的門檻。
此外,構建系統完善的智能汽車法規標準體系,構建智能汽車網絡安全體系和產品監管體系,包括車輛產品管理(準入、登記、檢驗、召回等),以及車輛使用管理(包括智能汽車身份認證、標識等),構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車網絡安全體系,也是業內必須扎實推進的工作。
也許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我們能看到智能汽車更多新產品和新技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