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網訊 眾所周知,城市交通路段有明顯的早晚高峰期。一旦到了這個時候,因為紅綠燈通行時間短的緣由,城市道路是擁擠不堪。可是如果過了早晚高峰,大部分道路上的車并不多,但紅綠燈的間歇時間并沒有改變。這樣看來,一條馬路上本就沒幾輛車但過往的機動車依然要等紅綠燈,通行效率比較低下。智能紅綠燈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種新途徑。
憑借人工智能技術,百度地圖與北京交通信號系統已經實現大范圍的“秒級數據互通”,北京地區的交通信號燈將由原來的人工監測轉變為遠程平臺化監控,方便交管局及時調整信號燈,實現信號燈路口擁堵分鐘級發現,緩解交通擁堵狀況。
今年11月,珠海市對全市100個路口的信號燈進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智能紅綠燈”不僅能根據車流自動調節,還能幫助交警進行大數據分析,減少擁堵。此外,信號燈根據車流量調節紅綠轉換長短,還能通過聯網的方式分析車流總體情況,為其他路口“減壓”。
日前,衢州市交警部門在全省率先給市區5處紅綠燈接入了區域AI智能交通燈控系統。這套系統通過雷達探測和人工智能,可根據實時道路車流的變化,讓紅綠燈自動優化配時,大大加快車輛通行效率。
在交通擁堵點的設計中,為優化市民的出行體驗,業內人士也開始打造智慧路口。夜晚,“智慧斑馬線”亮起,為過街行人帶來全新的道路交通環境。智慧道路交通管控新理念,提升城市交通系統運行效率,能夠讓城市“血脈”更暢通,為老城市增添新的風景線。
從硬件來看,智慧交通系統硬件包含有智慧車端設備、智慧道路設備、智慧云端設備等。其中,智慧道路設備安裝于路側,智慧車端設備安裝于車輛,智慧云端平臺部署于管理中心,通過數據共享實現車云、車車、車路、路云的信息交互。
在5G通訊、V2X、高精度定位導航、車聯網傳感器等新技術融合下,車輛、道路會越來越“聰明”,算法一直規劃和驅動著自動駕駛車在合理的路線行走,以時空錯位方式各行其道,避免汽車之間的相撞。智慧交通產業發展的成果,也將惠及更多群眾。
根據未來出行大會發布的《重塑出行: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的融合進化》報告中表明,我國的道路設施智能化水平較低,僅5%的道路實現了初步智能化、數字化,亟需進行升級和改造,才能實現與相關主體的信息交互。而廣闊的車路互聯系統、平臺等的搭建,還需要交通部門、企業等的共同探索與嘗試。
其實,不管采取哪種措施,公眾期待的無非是便捷的出行。如果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完善,公共出行也會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首選。有分析人士指出,治理擁堵分“供給”和“需求”兩個手段。所謂供給手段,就是增加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和使用,而需求手段就是鼓勵市民公交出行、同時限制市民使用小汽車出行。不論“供給”還是“需求”,完備的公共交通體系都是前提。
在智慧交通行業走在前列的美國、日本以及部分歐洲的發達國家,它們的智慧交通基本是圍繞著智能交通發展起來的,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歐洲、日本分散探索用前沿信息技術改進道路交通管理,探索的主要領域在于道路監控系統、電子誘導系統、交通信號自動控制系統、汽車定位系統和汽車導航系統等。智能紅綠燈等智能道路交通設施,有望在今后多國得到推廣普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