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進無止境,尤其對于移動通信技術來說,差不多每十年就是一次換代,稍不注意就可能落于人后。基于此,在全球競爭不斷加劇的趨勢下,雖然當前各國正處于5G大規模商用前夜,剛剛邁入5G時代,但對于下一代技術的“爭奪戰”卻早已打響!
新風吹起,來者“6G”
創新概念,前景可期
從1G、2G、3G、4G到5G,很顯然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叫做6G。根據現有對于6G的概念認知,其將是5G的延伸,預計多項性能指標將是5G的10到100倍,比如傳輸速率、網絡容量、傳輸時延等,此外其還能實現地面、衛星和機載網絡的全面連接。
換言之,6G不僅將在性能上大幅領先5G,同時還能將萬物互聯升級為天地互聯。從商業角度來看,這將會加強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辦公、遠程操控等領域的應用;同時無所不在的全覆蓋網絡也將助推自動駕駛汽車、飛行器、船只等邁向更加智能。
當然,衛星系統屆時將是6G的基礎,就像5G時代的基站一樣。在衛星聯動支持下,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還將實現天氣預測、自然災害預警等,催生海量應用場景誕生。此外,VR、AR和MR技術也將合并到XR(擴展現實)技術中,催生全新商業經濟模式。
鑒于此,6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各方面的提升將對交通、醫療、教育、能源等眾多行業產生驚人影響,從而推動一場新的產業革命。未來,誰能獲得6G時代發展主導權,不僅能瞬間逆襲擺脫之前落后局面,同時還能對全球的發展起到重大影響。
賽道搶跑,戰爭打響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綜上,不只是中國,包括美國、韓國、日本、芬蘭等國家都已踏上6G研發之路。而當前,中國在5G發展上占據一定主動權,對于6G的加碼算是將現有優勢進一步深化,而美、韓、日、芬等國家由于5G方面稍有落后,發力6G其實是寄希望未來扭轉局勢。
從各國具體布局情況來看,日本主要靠高額補貼支持,通過官民合作共同進行6G研發。2020年1月份,日本設立了官民研究會,計劃在2030年實現商用。同時當年6月份,日本還提供了總計約2200億元日元的6G補貼,用于6G綜合戰略,力度不可謂不大。
而美國則更多傾重于6G研發的準備工作。據悉,美國政府還未發布相關6G研發計劃,但其已經開放了用于實驗目的的“太赫茲波”頻譜,為一些公司測試6G技術提供合法途徑支撐。此外,今年美國眾多企業也組建了6G聯盟,相關6G研發也已逐漸起步。
相比來看,芬蘭算是6G方面進展較快的國家。近年來,芬蘭每年都會定期舉辦6G無限峰會,利用合作推動6G研究,制定發展目標,完善相關標準。據悉,此前芬蘭已經開啟了一項名為“6G Flagship”的6G研究計劃,并取得多方面成果,后續芬蘭還將與日本展開合作。
結語:
總的來看,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在5G還未真正到來之際,全球不少國家已經開啟了6G的爭奪,而6G在自身特點加持下,未來確實能夠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業界普遍認為,6G的商用將在2030年左右才會到來,那么在此期間誰能將6G先行優勢轉換成后續主動權?鹿死誰手未可知,后續還待靜觀其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