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粘貼式顯示器、智能繃帶和廉價的柔性塑料傳感器真正起飛,它們將需要某種可以建立在塑料上長期存儲數據的方法。在柔性電子的生態系統中,擁有存儲器選項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今天的非易失性存儲器版本,如閃存,并不是很適合。因此,研究人員決定嘗試將一種相變存儲器適應于塑料時,他們得到了一種更好工作的存儲器,因為它是建立在塑料上的。重置存儲器所需的能量比以前的柔性版本低一個數量級。他們本周在《科學》雜志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相變存儲器(PCM)對塑料電子產品來說不是一個明顯的勝利。它以電阻狀態存儲其位。在其結晶階段,它的電阻很低。但在設備中運行足夠的電流會融化晶體,使其在非晶相中凍結,從而具有更高的電阻。這個過程是可逆的。重要的是,特別是對于實驗性的神經形態系統,PCM可以存儲中間水平的電阻。因此,一個單一的設備可以存儲多于一個比特的數據。
不幸的是,通常涉及的一組材料在像塑料這樣的柔性基材上不能很好地工作。研究人員決定嘗試一種叫做超晶格的材料,即由不同材料納米層組成的晶體。在研究這些超晶格時,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它們應該是非常熱絕緣的,因為在其結晶形式下,層與層之間存在原子級的間隙。這些"類似范德瓦爾斯的空隙"既限制了電流的流動,也限制了熱量。因此,當電流被迫通過時,熱量不會迅速從超晶格中流走,這意味著從一個階段切換到另一個階段需要更少的能量。
研究人員進行了100多次嘗試,以產生具有正確范德瓦爾斯間隙的超晶格。一張黑白的顯微照片,標記為5nm的超晶格結構由碲化銻和碲化鍺的交替層形成。層與層之間形成類似范德瓦爾斯的空隙,限制了電流和熱量的流動。
研究人員通過將電流限制在一個600納米寬的孔狀結構中來保持記憶裝置中的熱量,該結構被絕緣的氧化鋁所包圍。最后一層絕緣層是塑料本身,它對熱流的抵抗力比通常建立在硅上的PCM要好得多。完成的裝置的電流密度約為每平方厘米0.1兆安培,比傳統的硅上PCM低兩個數量級,比以前的柔性裝置好一個數量級。此外,它顯示了四種穩定的電阻狀態。所以它可以在一個設備中存儲多個比特的數據。
(原標題:研究人員開發超晶格材料存儲器 用于柔性電子可穿戴設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