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消息,阿里巴巴將推出用于服務器市場的Arm架構芯片,成為又一家自研服務器CPU的中國科技企業。
據悉,該芯片基于ARM架構,自2019年開始研發,并在今年年中成功流片,它采用了128核和5納米工藝,工藝水平超過亞馬遜和華為同類產品,或于近期的阿里云一年一度開發者大會——云棲大會上發布,今年的云棲大會將于10月19日至22日在浙江杭州召開。
其實,阿里并非初入芯片硬件領域,2018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就成立了其全資半導體芯片業務主體——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旗下擁有端云一體全棧產品系列,涵蓋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芯片、處理器IP授權等,實現芯片端到端設計鏈路全覆蓋,目前已經推出了多款產品,例如人工智能芯片含光800。
事實上,阿里巴巴對芯片的重視不僅體現在自研芯片上,也體現在投資上。根據相關消息,阿里巴巴和百度聯手投資了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后者為國內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從股權穿透計算來看,阿里持有1%的股權,百度關聯公司持有0.85%。
經過十余年發展,阿里巴巴當前已經建立起了龐大的軟件生態,如今的Arm架構芯片若真正實現量產,意味著能夠與阿里的軟件生態進行很好地配合,進一步降本增效。
當前Arm架構的迅速發展,很大程度是由云廠商們的崛起帶動的。隨著云生態逐漸成熟,云廠商們開始往上下游探索。
芯片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從云的最底層設備——服務器來看,當前x86架構占據全球服務器芯片的主流。因此從Arm架構上突破,是廠商們彎道超車的機會。近兩年來,包括Ampere、富士通、Mavell、亞馬遜、華為等廠商都在發力造芯。亞馬遜在2019年12月就已經發布了第二代Arm芯片”Gravation2”,截至目前已經推出三個系列的芯片產品。
天風證券數據顯示,在服務器市場,國內x86架構市場占比高達96.4%,基本由英特爾壟斷,而Arm架構自2018年下半年迎來服務器CPU轉折點后,迅速占領國內0.9%的市場份額。
就中國云計算行業而言,國外的壟斷和封鎖則讓大廠們的危機感更甚。
除了阿里,此前華為則通過旗下的海思半導體自研芯片,2019年推出了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鯤鵬920”和服務器“泰山”,但受制于制裁,下一代的“鯤鵬930”無法如期發布;百度則在2018年發布AI芯片“昆侖”,36氪曾在今年6月獨家報道,百度第二代昆侖芯片流片成功,將于2021年下半年量產。
阿里、華為、百度在服務器芯片上均進展迅速,騰訊或許要捏一把汗了。
此前,騰訊主要以投資的形式進軍芯片行業,如投資燧原科技;今年,騰訊也明顯加快了步伐——今年3月,根據天眼查數據,騰訊云成立了深圳保安灣騰訊云計算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和研發,這引發了市場對于騰訊親自下場造芯的猜想。盡管當時騰訊回應稱只專注在AI芯片而非通用芯片的研發,但在阿里芯片獲得又一大進展的情況下,戰局無疑將變得更加復雜。
(原標題:服務器芯片市場新玩家,阿里或將發布自研Arm芯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