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快構建我省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引導數據中心合理布局與高質量發展,支撐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應用需求,發揮對數字經濟基礎支撐作用,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業務應用為牽引,加快構建先進算力支撐體系,推動我省數據中心合理布局、綠色低碳發展,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
二、基本原則
加強統籌,合理有序。遵循產業和技術發展規律,統籌數據中心合理布局與集聚集約建設,實現規模有序增長,效益顯著提升。
算力先進,資源協同。優先布局支撐高算力、低時延、云邊端協同的新型數據中心。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打造算力資源服務體系,著力提升算力資源的區域協同、靈活調配能力。
需求引領,創新發展。結合應用需求,差異化布局數據中心。依托數據中心集聚區,布局數據中心關聯產業,打造數據中心產業基地,加強產業鏈協同。
綠色低碳,安全可靠。加快節能低碳技術與可再生能源應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強化數據中心運行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管理運維能力,構建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
三、主要目標
到2023年底,全省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提升到65%,全省新型數據中心比例不低于30%,高性能算力占比達10%,新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降低到1.3以下。
到2025年底,全省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70萬標準機架,新型數據中心占比進一步提升,算力算效水平顯著提高,網絡質量明顯優化,能效水平穩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基本形成“雙核三區四基地”發展布局體系和算力體系完備、產業發展領先、資源利用高效、綠色技術普及的發展格局,對數字經濟形成有力支撐。
四、發展導向
(一)功能導向。
鼓勵建設具備高性能算力、支撐低時延場景需求的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新型數據中心,加快打造先進算力體系,探索算力調度與協同。避免新建服務低端、技術落后、業務需求不明確的傳統數據中心。改造升級效益不顯著、設備設施落后的“老舊”數據中心。遷移整合分布零散、能耗較高的“小散”數據中心。
(二)布局導向。
推動打造全省數據中心“雙核三區四基地”發展布局體系(2個算力資源調度核心、3個算力支撐區、3個布局引導區、4個省級數據中心產業示范基地)。全省新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向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江蘇側算力支撐區集中,并逐步引導向具備電力、風電、核電、光伏等能源優勢的布局引導區發展。除保障核心通信樞紐建設、國家及省市重大戰略部署需求外,新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原則上應布局在城區外,平均機架設計功率不低于6kW。城區內原則上僅新建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新型數據中心,平均機架設計功率一般不低于8kW。
(三)綠色導向。
鼓勵使用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積極采用先進節能技術和設備,促進資源循環利用,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推動集約化建設,降低水、電、土地等要素保障成本和運維成本。全省新建(擴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應達到綠色數據中心要求,PUE低于1.3,綠色低碳等級達到4A級以上。中小型數據中心PUE應不高于1.5。
(四)效益導向。
新建數據中心項目應提前規劃服務對象和業務功能,整體投運后年畝均納稅不低于所在區域當年平均值。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項目分期建設和投運的,原則上自獲得批復之日起,2年內一期投運并產生收益,3年內整體投運,整體投運后,利用率不低于60%。中小型數據中心項目自獲得批復之日起,2年內應整體投入運營并產生收益,利用率不低于70%。
五、主要任務
(一)保持適度規模,推動合理布局。
1.引導規模能耗相適。各地應根據發展需求與能耗配套能力,合理編制地區數據中心建設規劃,確定階段性數據中心機架規模,提出年度建設計劃,切實控制數據中心有序增長。
2.構建發展布局體系。依托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打造長三角算力資源調度江蘇核心和江蘇省算力資源調度雙核心。依據各地資源稟賦、現有數據中心基礎與發展計劃,推動建設蘇州、南通、揚州3個算力支撐區,徐州、連云港、鹽城3個布局引導區。促進數據中心園區化、規?;ㄔO,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培育不少于4個省級數據中心產業示范基地。
3.加快存量改造升級。鼓勵各地對存量數據中心改造升級,分批將利用率低、技術落后、服務低端的數據中心,改造升級為支撐創新性應用的新型數據中心。
(二)優化供給結構,打造先進算力。
4.打造算力調度雙核。圍繞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在吳江協同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打造長三角算力資源調度江蘇核心。探索省內數據中心算力資源協同調度,評估全省算力資源供給能力,在南京搭建基于云的算力資源管理平臺,夯實算力資源調度基礎,推動打造江蘇省算力資源調度核心。
5.構建先進算力體系。充分發揮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昆山中心計算處理能力,拓展產業領域應用。優先支持新型數據中心建設,逐步提高新型數據中心占比。加快基于GPU、FPGA等AI芯片的高性能算力部署,推進數據中心由存儲型向計算型轉變。結合5G、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極低時延業務應用需求,靈活部署邊緣數據中心。
6.提升網絡支撐能力。引導基礎電信企業加強合作、優勢互補,推動數據中心網絡多運營商(多鏈路)接入,提高數據中心傳輸可靠性。完善數據中心網絡監測體系,對接國家數據中心網絡協同平臺,推動建立全省數據中心網絡監測平臺,加強數網協同質量監測。推動省內數據中心集群之間網絡互聯、長三角重點城市間數據中心網絡直連,促進長三角區域算力支撐網絡協同發展。
(三)加強監督管理,突出主體責任。
7.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建立數據中心企業主體責任制,推行數據中心項目承諾制。承諾應包括杜絕項目分拆、虛假立項等行為,履行投資規模、建設進度、技術標準、稅收繳納、綠色節能等內容。
8.建立運行監測機制。建設全省數據中心運行監測平臺,對數據中心利用率、機架功率、耗電、耗水等指標監測,形成全省數據中心運行臺賬,為運行管理、算力調度提供支撐。新建(擴建)數據中心應同步完成監測設備配置并接入監測平臺,存量數據中心應分批完成配置和接入。
(四)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算力賦能。
9.加強創新技術研發。鼓勵企業加大數據中心設施層、IT層、網絡層、軟件層和平臺層研發投入,在數據中心供配電、制冷通風、預制化、網絡部署、監控運營等重點方向加快技術研發突破,強化標準支撐引領。
10.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推進數據中心產業集聚區建設,積極引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企業入駐,加快數據要素流通共享。加強數據中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引,重點提升服務器、交換機等IT設備研究、設計及生產能力,促進產業集聚,打造省級數據中心產業示范基地,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數據中心)。
11.推動算力賦能應用。開展云算力服務、算效提升、數據流通、數據應用等先行實踐,推動算力算效評價評估,培育新型數據中心賦能產業轉型、民生服務、城市治理應用示范,開展新型數據中心支撐行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應用案例評選。到2023年,形成不少于10個省級優秀案例,創建3個以上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
(五)推進綠色低碳,保障安全可靠。
12.促進資源高效利用。鼓勵利用閑置的工業廠房、通信局站,廢棄發電工廠、礦洞礦坑等空間改建數據中心。原則上不支持大地塊、單樓層建設模式,新建項目建筑容積率不應低于1.5。推動數據中心高效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用能結構,探索數據中心碳減排措施。鼓勵數據中心集聚發展,統籌集聚區內高壓變電、市政引水、網絡引接等配套規劃,提升公共基礎設施利用率。
13.提升綠色節能要求。支持數據中心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及產品,采用預制化、微模塊等方式建設,推廣余熱回收利用、高壓直流供電、智能無損網絡、液冷、AI服務器等應用。鼓勵數據中心建設運營方開展綠色低碳等方面評估評測,打造一批綠色數據中心先進典型。組織開展存量數據中心節能監察,加快推動節能和綠色化改造。到2023年,創建8個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
14.增強安全可靠能力。加強安全態勢監測、流量防護、威脅處置等防御技術和機制建設,推動數據安全關鍵技術創新突破與推廣應用,構建邊緣流量和云側聯動的安全威脅分析能力,提高數據中心網絡安全保護、數據資源管理、威脅預警防護等方面水平。強化供電、制冷等基礎設施及IT設備、運維監測系統的可用性,鼓勵數據中心企業開展安全可靠、服務能力等評估評測,防范化解多層次安全風險隱患。支持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安全指導服務,提升數據中心設計建設、運維管理和服務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部門工作統籌。
各設區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應加強與網信、發展改革、自然資源、電力等部門組織協同,積極推動新型數據中心布局納入地方發展規劃,加強數據中心能耗管理,強化節能監察,實現數據中心統籌發展。
(二)完善政策制度環境。
各地應通過政府引導、市場調控強化政策落地實施效果,定期跟蹤數據中心發展情況,推動數據中心技術創新、節能改造。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型數據中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等對新型數據中心加大支持力度。
(三)加快標準人才建設。
推進數據中心設計、建設、運維標準體系建設,促進數據中心向更高標準提升。鼓勵院校、第三方專業機構與數據中心聯合建立實習基地,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提升專業人員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
附錄:
名詞解釋
1.標準機架
根據2013年1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2013〕13號),標準機架為換算單位,以功率2.5千瓦為一個標準機架。
2.智能計算中心
指基于GPU、FPGA等芯片構建智能計算服務器集群,提供智能算力的基礎設施。主要應用于多模態數據挖掘,智能化業務高性能計算、海量數據分布式存儲調度、人工智能模型開發、模型訓練和推理服務等場景。
3.邊緣數據中心
指規模較小,部署在網絡邊緣、靠近用戶側,實現對邊緣數據計算、存儲和轉發等功能的數據中心,支撐具有極低時延需求的業務應用。單體規模不超過100個標準機架。新建邊緣數據中心PUE一般不高于1.5。
4.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
指數據中心總耗電量與數據中心IT設備耗電量的比值,一般用年均PUE值。詳細計算和測量要求參照YDT 2543《電信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的能耗測評方法》。PUE數值大于1,越接近1表明用于IT設備的電能占比越高,制冷、供配電等非IT設備耗能越低。
計算公式為:PUE= PTotal/PIT(PTotal—為維持數據中心正常運行的總耗電,單位為kWh;PIT—為數據中心中 IT 設備耗電,單位為 kWh)
5.高性能算力
指執行圖形顯示、信號處理、人工智能和物理模擬等計算密集型任務的計算能力,主要以GPU(圖形處理器)、FPGA(現場可編輯邏輯門陣列)、NPU(網絡處理器)等為代表。
6.綠色低碳等級
根據GB40879《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YDT2441《互聯網數據中心技術及分級分類標準》等相關標準,基于能源效率、節能技術和綠色管理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以及能源和碳利用、低碳技術與方案、低碳戰略與管理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將數據中心綠色和低碳等級分別分為5級:1A-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