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國際著名期刊《Nature》發表了題為《玻色子體系中的奇異金屬態》(Signatures of a strange metal in a bosonic system)的研究論文,首次在高溫超導體中發現并證實了玻色子奇異金屬。
據了解,該工作是由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言榮院士團隊為主完成的,博士生楊超為第一作者,熊杰教授為第一通訊作者。
這是該團隊繼2019年在《Science》上首次報道實驗發現量子金屬態后,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發現。成功突破了費米子體系的限制,首次在玻色子體系中誘導出奇異金屬態。
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分為費米子與玻色子兩種。其中,人類社會目前賴以生存的電子工業與器件發展幾乎完全基于費米子體系,但由于能耗高、損耗大,物理尺寸已近極限,面臨性能持續提升的瓶頸問題,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信息傳輸需求。
而以高溫超導體為代表的玻色子器件,具有完美的零損耗能量傳遞特性,有望帶來電子信息工業的革命性變化。
奇異金屬,顧名思義,與普通金屬不同,其電阻率與溫度成正比,存在于銅基高溫超導體中,是一種電子之間高度量子糾纏的新物質狀態,其混亂程度趨向于量子力學極限。
早在三十年前,科學家們就發現了費米子奇異金屬,但是否存在玻色子奇異金屬是長期以來難以攻克的科學難題。
這一發現為理解凝聚態物理中奇異金屬的物理規律、揭示奇異金屬的普適性、完善量子相變理論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對揭示耗散效應對玻色子量子相干的定量影響,推動未來低能耗超導量子計算以及極高靈敏量子探測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原標題:突破費米子體系限制 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并證實玻色子奇異金屬)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