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電池有朝一日將可以通過一個看似矛盾的東西徹底改變能源儲存--電池越大,充電越快。現在,一個科學家團隊首次在一個概念驗證裝置中展示了支撐量子電池的超吸收量子力學原理。古怪的量子物理學世界充滿了在我們看來不可能的現象。
比如分子可以變得非常糾纏在,以至于它們開始集體行動,而這可以導致一系列的量子效應,包括超級吸收--它提高可以分子吸收光線的能力。
“超強吸收是一種量子集體效應,分子狀態之間的轉換會產生建設性的干擾,”這項研究的論文通訊作者James Quach告訴New Atlas,“"建設性干涉發生在所有種類的波(光、聲、水面上的波)中,當不同的波加起來比任何一個波本身的效果都要大時就會發生。至關重要的是,這允許組合分子比每個分子單獨行動時更有效地吸收光線。”
在一個量子電池中,這種現象將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好處。你擁有的儲能分子越多,它們就能更有效地吸收能量--換言之,你把電池做得越大它的充電就越快。
至少,理論上應該是這樣的。超強吸收尚未在足夠大的規模上被證明可以建造量子電池,但新研究現在已經做到了這一點。為了建立測試裝置,研究人員將一個活性光吸收分子層--一種被稱為Lumogen-F Orange的染料--放在兩個鏡子之間的微腔中。
“這個微腔中的鏡子是用制造高質量鏡子的標準方法制造的,”Quach解釋道,“這就是使用交替的電介質材料層--二氧化硅和五氧化二鈮--來創建所謂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這產生的鏡子比典型的金屬/玻璃鏡子反射更多的光。這很重要,因為我們想讓光盡可能長時間地停留在空腔內。”
然后,該團隊使用超快瞬時吸收光譜來測量染料分子是如何儲存能量的以及整個設備充電的速度。果然,隨著微腔的大小和分子數量的增加,充電時間減少并證明了超強吸收的作用。
最終,這一突破可能為實用的量子電池鋪平道路,這使之成為快速充電的電動汽車或能夠處理來自可再生資源的突發能量的儲能系統。但當然,這項研究仍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
Quach告訴New Atlas:“這里的想法是一個原則性的證明,即在這樣的設備中增強對光的吸收是可能的。然而,關鍵的挑戰是彌合這里的小型設備的原理證明跟在更大的可用設備中利用同樣的想法之間的差距。下一步就是探索如何將其跟其他儲存和傳輸能量的方式結合起來,從而提供一個可以實際使用的設備。”
原標題:科學家在概念裝置中驗證了可實現量子電池的物理學原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