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經過6次自主變軌,于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7時42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按任務計劃,3名航天員隨后將從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充分繼承神舟十三號飛船各項性能的同時,設計人員也針對神舟十三號在軌停留時所發現的一些現象進行了適應性改進,以便神舟十四號飛船更加適應空間站長期停留的任務需求。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賈世錦表示,神舟十三號在軌時,發現了局部的艙內溫度,局部狀態下比較低,因為個別點可能會出現濕度比較大的情況。就此,對神舟十四號都采取了進一步防潮防水的措施,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耐空間環境的能力。
眾人周知,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翟志剛、王亞平成功完成出艙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而按任務計劃,此次3名航天員隨后將從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后續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并且開展空間站平臺維護與照料、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以及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
從第九次送航天員出征太空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黃偉芬采訪中了解到,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要執行的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承上啟下,意義非常重大。其中包括他們還要首次利用氣閘艙來進行出艙活動,計劃做2-3次的出艙活動。
筆者進一步獲悉,從2017年3月開始,訓練就全面轉向為空間站建設任務做準備。航天員系統在8大類百余科目訓練的基礎上,針對神舟十四號任務的新特點、新任務、新狀態、新變化進行了重點強化訓練,聚焦關鍵任務進行訓練,如低壓環境出艙活動訓練,出艙程序訓練模擬器,利用虛擬現實訓練器和機械臂操作訓練臺來進行協同訓練和演練,使他們熟練掌握出艙活動的技能。
可謂是“天上做的每一個動作,地上都會反復模擬”,即航天員主要在出艙程序訓練模擬器、模擬失重訓練水槽、艙外服試驗艙、虛擬現實訓練器這四個設備上,進行艙外航天服和氣閘艙出艙活動相關設備的操作訓練及出艙程序訓練,包括正常操作和程序訓練,以及故障的識別、判斷和處理訓練。
就出艙程序訓練模擬器來看,其是一個實物、模擬件與計算機仿真相結合的系統,能夠模擬艙外航天服和氣閘艙相關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大部分狀態,可以給航天員提供逼真的身體觸覺、視覺和聽覺環境,能進行正常狀態的仿真和典型故障仿真,包括艙外航天服、氣閘艙相關設備和艙門檢漏儀器故障。
虛擬現實(VR)技術應用日趨廣泛,作為一種新興的認知工具,它可以提供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對于虛擬現實訓練器,其能夠完整地模擬航天員在軌工作,模擬出艙活動等,并可與地面人員進行聯合訓練演練,每次上天之前,航天員乘組在地面至少要進行出艙全流程演練2-3次。
隨著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順利實施出艙活動,我國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開展出艙活動的時代已經到來。伴著空間站建造的不斷深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神十五”也已經就位,我國也將有更多的航天員漫步太空,為強國夢勁健雙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