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研發一直是人類科研領域中極具風險和復雜度、且耗時漫長的技術研究領域之一。有數據顯示,一款新藥的整體成本大約是26億美元,耗時約10年,成功率卻不到十分之一。因此,為了提高研發效率,減少研發投入,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企業及研究人員開始將“人工智能”運用到了制藥研發與市場的環節中,試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AI算法進一步提升新藥研發的成功率,降低制造成本和研發時間。
10月18日,葛蘭素史克宣布與美國精準醫療公司Tempus簽訂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擴大合作協議,據此葛蘭素史克將可使用Tempus的人工智能平臺,包括識別患者及其情況的數據。通過Tempus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能力,葛蘭素史克將與Tempus合作改進臨床試驗設計、加快入組并確定藥物靶點。這將有助于葛蘭素史克的研發成功率,并更快地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
借助人工智能、AI加速創新研發,在制藥賽道其實早已經不足為奇。2022年以來,有多家國內外藥企已宣布將與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平臺等合作,加速進入AI藥物研發領域的消息。
如今年7月23日,云南白藥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福建省福州市簽訂《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全面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云南白藥將和華為技術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和合作,探索聯合科研創新的機制,擴大雙方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具體來看,雙方會在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多個方面進行合作。
據了解,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相當強的技術實力。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AI輔助藥物研發、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雙方合作有望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大健康行業市場的深度融合,打造大健康行業生態體系。
6月份,海正藥業和以智能化和自動化技術驅動的藥物研發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也再次牽手,進一步擴大了雙方在化學合成領域的合作。據悉,晶泰科技擁有自動化實驗技術平臺和化合物管理平臺,可提供靈活的智能化學合成服務,將持續助力海正藥業以更高的效率探索藥物合成途徑和方法,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在今年年初,雙方就啟動了頭個化學合成項目。
4月,PathAI和葛蘭素史克(GSK)聯合宣布,雙方達成多年戰略研發合作,將利用PathAI的數字化病理學技術平臺(包括其AIM-NASH工具),加速腫瘤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科學研究和藥物開發項目。
……
總的來說,人工智能已成為醫藥醫療行業企業熱門的投資賽道,大批制藥都在嘗試通過投資人工智能公司、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在降低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減小風險等方面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對人工智能的投資與布局,預計將成為制藥巨頭競爭中的重要一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