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光伏行業高景氣度下,多家光伏頭部企業紛紛擴產,加碼一體化產能。
作為曾經的千億級民營光伏巨頭,“組件老玩家”協鑫集成在過去2年連續大幅虧損之后,如今終于迎來了“絕地反擊”的高光時刻,并且在產業垂直一體化方向正加速布局。
砸80億進軍TOPCon電池
10月24日晚間,協鑫集成發布公告,擬在蕪湖市灣沚區投資建設20GW TOPCon光伏電池及配套產業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80億元。
公告顯示,該項目分兩期投資建設,每期10GW。其中,一期投資為35億元,二期投資為45億元。建設周期為2022至2024年。
根據公告,該項目占地面積約1000畝,分2期開發建設。其中一期占地面積約500畝,并預留500畝土地用于項目二期建設。
作為組件老玩家,在如今光伏頭部企業紛紛擴產加碼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協鑫集成斥巨資向上游電池領域進軍,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更何況,這已經不是該公司第一次投建TOPCon光伏電池項目。
早在2020年底,協鑫集成曾公告,擬在四川樂山市高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0GW大尺寸高效光伏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分兩期各5GW,總投資約43億元,計劃于2022年上半年全面達產。不過,目前該項目的建設進度明顯落后于規劃。
而就在一周前,協鑫集成曾于10月18日公告其合肥60GW 超級組件工廠一期15GW光伏組件項目全面達產。
協鑫集成表示,至2022年底,公司可實現大尺寸組件產能超20GW。此外,二期項目廠房土地平整已經完成,將根據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穩步推進。
高效組件效率全面突破22%
近年來,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高效N型電池技術被認為能夠取代P型電池成為下一代新型電池技術。
與P型組件相比,N型組件的優勢則表現在:功率衰減低,抗
PID衰減更強,溫度系數更低,低輻照性能更優異等諸多優勢。在同等裝機容量下,N型組件較之P型組件具有更高的發電量。
因此,作為全新一代的電池技術,N型電池技術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主流高效電池技術,產業化步伐將明顯提高,目前已經有多家光伏廠商涉足。
協鑫集成表示,其合肥組件基地大尺寸N型TOPCon單玻及雙玻組件已通過TUV萊茵認證。其中,182mm系列功率最高達575W,210mm系列最高達685W;N型TOPCon組件效率已全面突破22%。
正基于此,協鑫集成擬80億元投建蕪湖20GW TOPCon光伏電池等項目,可以充分滿足合肥60GW組件基地的產能配套需求,加強相關業務產能的匹配度,降低供應鏈風險,提高該公司整體毛利水平。
由此可見,未來協鑫集成蕪湖20GW N型電池項目全面達產后,其產業垂直一體化產能將顯著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也將大幅提升。
80億投建資金從何而來?
不過,從近幾年的財報來看,協鑫集成的業績情況并不樂觀。
在2020年之前,其業績水平一般,基本維持在年報凈利潤為正值。然而,在2020-2021年,協鑫集成業績出現斷崖式下降,其凈利潤分別為-26.38億元和-19.83億元,連續兩年大幅虧損,合計虧損超46億元。
此外,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多年保持在68%以上,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為此,該公司最近幾年不斷甩賣光伏電站資產,去年曾虧本變賣多個電站,業務重心也開始向光伏產業中上游以及儲能、氫能等方向發展。
在經歷了業務轉型的陣痛之后,協鑫集成也終于迎來了業績反轉的時刻。
8月29日,該公司發布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收27.99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為3751萬元,與去年同期虧損2.47億元相比,實現扭虧為盈。
不過,中報也顯示,協鑫集成的期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不足10億元,而本次新項目的總投資為80億元,在項目投資上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如何解決資金的問題,就成為推進該項目實施落地的關鍵。
對此,協鑫集成回復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兩年光伏行業保持較高景氣度,但行業利潤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組件端毛利水平較低,本次投資20GWTOPCon光伏電池項目就是向產業鏈上游垂直延伸。該公司在保證日常經營情況下,將通過多種方式籌措建設資金。(文/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