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圳市政府近日印發《深圳市支持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一
出臺背景
信息基礎設施由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千兆光網、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新技術基礎設施(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和算力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共同構成。在當前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新型基礎設施的適度超前部署,不僅能構筑經濟增長動能、改善民生社會福祉,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孵化先進技術和先導產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全球競爭中保持韌性、贏得先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構建以新一代通信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和算力設施為核心、以融合基礎設施為突破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2022年2月,市政府印發《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加快升級網絡接入設施,提升國際信息通信地位,泛在部署物聯網感知設施,協同部署數據和算力基礎設施,助力數字經濟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
基本思路
《若干措施》針對當前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存在問題及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對照“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進、高速智能、天地一體、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供給體系,網絡建設規模和服務水平全球領先”的工作目標,通過加快建設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物聯感知基礎設施、空海通信基礎設施、關鍵支撐能力,加大資金保障力度,推動我市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做到全球領先,形成示范效應。
三
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從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物聯感知基礎設施、空海通信基礎設施、關鍵支撐能力、組織保障等方面提出24條具體措施,具體如下:
(一)圍繞網絡基礎設施,一是推進千兆光網建設,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加快部署10G-PON端口,給予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億元資助;每年遴選不超過100個重點工業園區(產業園區)推進網絡升級改造,給予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資助。二是支持廣電網絡升級改造,給予最高不超過1億元資助。三是推動公共無線局域網全覆蓋,依托“深i網”建設全市公共無線局域網統一認證監管平臺,支持運營主體將具有公共服務能力的社會自建AP納入認證監管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1.2億元資助。四是支持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對于符合條件的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分別給予最高3000萬元、80萬元資助。五是推進電子政務專網建設,支持建設700MHz 5G政務專網、1.4GHz寬帶無線政務專網和全光電子政務外網。六是推進IPv6網絡規模部署和應用,每年遴選一批IPv6網絡規模部署和應用典型項目,每個項目給予50萬元獎勵。七是提升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支持在數字經濟核心區等重點區域開展“3T”試點(即市民免費享有1T云存儲空間/年、1T網絡流量/月、1T學習資料/月)。八是支持關鍵通信網絡設施建設,支持國際海底光纜及海纜登陸站、互聯網域名根鏡像服務器、區塊鏈底層平臺和服務網絡、高鐵骨干網絡樞紐節點等關鍵通信網絡設施在深圳落地。九是實施百萬用戶寬帶提速和千兆光網普及,對于符合條件的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按照免費升級家庭用戶數量給予每戶80元資助。十是推廣實施光纖到房間(FTTR),對于符合條件的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按照每個新增家庭用戶資助100元的標準,每年給予每家企業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資助。
(二)圍繞算力基礎設施,一是推動數據中心區域協同發展,探索數據中心統一規劃建設,創新運營新模式。二是優化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加快構建“超級計算+智能計算+邊緣計算+家庭數據中心”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體系。
(三)圍繞物聯感知基礎設施,一是推進智能表計規模部署,2025年底前累計完成不少于300萬戶家庭水表、燃氣表智能化改造。按照每戶資助75元的標準,對城市水務、燃氣運營企業分別給予不超過2.25億元資助。二是推進多功能智能桿建設,支持以多功能智能桿、鐵塔等為載體的儲能及虛擬電廠等設施加快建設,推進電動汽車等通過多功能智能桿與電網實現雙向有序互動的應用試點。三是部署車聯網基礎設施,推動蜂窩車聯網(C-V2X)網絡建設。
(四)圍繞空海通信基礎設施,一是布局衛星互聯網設施,支持企業推進全球高通量衛星寬帶通信系統、低軌星座及配套地面系統建設,支持“深圳星”等本地衛星資源以及國家自主衛星資源應用。二是布局低空基礎設施,打造“一網統管”智能調度監管平臺。三是加強5G網絡覆蓋,重點提升沿海、近海、郊野區域5G網絡覆蓋,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資助。
(五)圍繞關鍵支撐能力,一是加強監測評估,依托“深i網”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資源管理平臺和綜合能力監測平臺。二是支持“雙千兆”、未來網絡、無線電、衛星通信、海纜通信、IPv6、多功能智能桿等主題會議、論壇和大賽活動在深圳舉辦。
(六)圍繞組織保障,提出強化規劃協同、優化審批流程、優化運行環境、健全工作機制等4條具體措施。
四
主要創新點
(一)“雙千兆、全光網”。一是打造全光網城市。2022年底前實現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超過200%,10G-PON端口數量占比達到90%,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二是加強5G網絡覆蓋。支持基礎電信企業重點提升沿海、近海、郊野區域5G網絡覆蓋,完善大鵬半島、高層建筑、高速公路主干道等區域5G網絡覆蓋,積極推動5G異網漫游,逐步形成熱點地區多網并存、鄉村郊野等區域一網托底的移動通信網絡格局。三是扎實推進電子政務專網建設。圍繞政務服務、公共安全、社會治理、應急通信等領域應用,采用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建設700MHz 5G政務專網、1.4GHz寬帶無線政務專網和全光電子政務外網。圍繞大科學裝置、超算中心、科研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互聯互通需求,加快建設科技創新走廊超高速智能網絡。
(二)普惠民生服務。一是推動寬帶網絡提速擴面。支持運營商免費升級家庭用戶寬帶網速至500Mbps以上且資費標準保持不變,2024年實現千兆光纖寬帶家庭用戶數量占比達到60%。二是推動公共無線局域網全覆蓋。實現全市重點場所高品質公共無線局域網全覆蓋,依托“深i網”建設全市公共無線局域網統一認證監管平臺,實現“一次認證、無感漫游、智能切換”。三是推進智能表計規模部署。支持城市水務、燃氣運營企業規模部署智能水表、燃氣表,2025年底前累計完成不少于300萬戶家庭水表、燃氣表智能化改造。四是提升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及互聯網企業加快推進全市內容分發網絡(CDN)擴容及智能改造行動。支持在數字經濟核心區等重點區域開展“3T”試點(即市民免費享有每年1T云存儲空間、每月1T網絡流量、每月1T學習資料),提升高活躍度互聯網應用內容本地供給能力。
(三)支撐產業發展。一是推廣實施光纖到房間(FTTR)。加快制定FTTR標準規范,推動在住宅小區、辦公樓宇、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等開展FTTR建設,打造一批全光接入、全屋智能的示范應用樣板工程。二是規模部署車聯網設施。統籌規劃、配套建設智能網聯汽車通用的通信設施、感知設施、計算設施等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加快5.9GHz車聯網技術試驗,推動蜂窩車聯網(C-V2X)網絡建設。三是布局衛星互聯網、低空設施。支持企業推進全球高通量衛星寬帶通信系統、低軌星座及配套地面系統建設,形成全球覆蓋的寬帶通信、物聯網運營服務及重要區域手機直連能力。支持“深圳星”等本地衛星資源以及國家自主衛星資源在交通物流、海洋經濟、自然資源、城市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綜合應用與創新示范。
(四)謀劃關鍵設施。一是提升網絡層級,支持國際海底光纜及海纜登陸站、互聯網域名根鏡像服務器、區塊鏈底層平臺和服務網絡等關鍵通信網絡設施在深圳落地,提升深圳互聯網服務水平和互聯互通網絡層級。支持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節點布局、網絡遷改、企業接入,持續優化提升互聯網互聯互通能力。二是提升算力設施,在“東數西算”“雙碳”國家戰略背景下,加快推動數據中心區域協同發展,優化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構建“超級計算+智能計算+邊緣計算+家庭數據中心”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體系。
(五)打造政府品牌。依托“深i網”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資源管理平臺和綜合能力監測平臺,加強4G/5G基站、公共無線局域網、多功能智能桿、邊緣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資源管理,同時為市民、企業提供網絡測速、信號覆蓋、咨詢投訴等監督服務,打造便民服務城市品牌。
五
資金配套
深圳市政府將統籌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充分顯示深圳市政府打造全球“雙千兆、全光網”標桿城市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