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華為曾在公共場合多次聲明不造車,但其一系列動作卻很難讓人信服。與賽力斯聯手推出的問界系列在華為的新品發布會上占據了一半的時間。華為加持下的問界車型獲得了外界的廣泛關注。數據顯示,問界系列在2022年前11月的總交付量為6.6萬臺。
除了在產品營銷上打上深深的華為烙印外,華為還深入布局汽車行業上游。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產業在2022年需求激增,2022年以來,寧德時代、欣旺達等上市公司都公布了百億元級別的擴產計劃;日前正在沖刺港交所IPO的瑞浦蘭鈞,其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擴大產能;仍未上市的天津力神為了抓住市場機遇,也宣布了超百億元的產能擴張。除了這些電池廠商,還有一些企業也在抓緊時間布局,華為便是其中之一。
2022年4月1日,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科海鈉”)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華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深圳哈勃”)等為股東,同時注冊資本增至約 3095 萬人民幣。新能源汽車是華為未來重要的增長方向,減少對鋰電池的依賴有助于華為在汽車行業的發展。
除了入股中科海納外,華為還與中科院物理所聯合申請鈉電負極專利。據了解,該專利提供了一種碳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二次電池和用電設備,以獲得高斜坡容量和首周庫侖效率的碳基復合材料,可利用低成本碳源前驅體為原料制備該碳基復合材料,有效降低鈉離子電池成本。
在硬件上深入布局產業鏈之余,華為把發展的重點放在了智能座艙上。汽車在奔向電動化的同時,其智能化需求也在逐步滋生。以理想、奔馳為代表的車企選擇了多屏路線,三聯屏甚至五聯屏的玩法科技感十足。蔚來、小鵬、問界等品牌,則是堅持“系統才是王道”,更側重車機功能所帶來的體驗。
從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到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再到耳機、眼鏡、音箱、路由器等等,在生態鏈企業的加持下,華為產品正在快速豐富化,力求在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桌面電腦、智能家居、智能座艙等領域實現萬物互聯。
從數據來看,3.2億臺手機、平板、手表、音箱、車機等不同的華為終端,500萬名開發者,數百個鴻蒙APP……華為的鴻蒙生態還在不斷演化,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萬物互聯互通的時代終將到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