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
機器人聯合會對各國在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計劃進行了研究,包括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德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工信部于2021年12月21日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重點是促進創新,目標是使中國成為機器人技術和產業進步的全球領導者。
為貫徹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部署,2022年 4月,投資4350萬美元,打造“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研發計劃。IFR發布的統計年鑒《世界機器人》顯示,中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已達到每萬名工人322臺,在全球排名第5位,而2018年排名第20位(140臺)。
美國國家機器人計劃(NRI)是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發起的基礎機器人研發,NRI -3.0 計劃于2021年2月宣布,以NRI之前的項目為基礎,尋求對集成機器人系統的研究。
美國政府在2021年向NRI-3.0基金提供了1400萬美元的支持,鼓勵學術界、工業界、政府、非營利組織和其他組織之間的合作。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到火星”項目強調了在月球附近和月球上建立長期存在的目標。
這些項目的目標研究和技術開發將顯著提高機器人的性能,以協同支持深空人類探索和科學任務。統計年鑒《世界機器人》顯示,美國的機器人密度從2020年的255臺上升到2021年的274臺,位居全球第9位。
日本的“新機器人戰略”旨在使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的機器人創新中心。日本政府在2022年提供了超過9.3億美元的支持。重點領域是制造業(7780 萬美元)、護理和醫療(5500 萬美元)、基礎設施(6.432 億美元)和農業(6620 萬美元)。
制造業和服務業行動計劃包括自動駕駛、先進空中機動性或將成為下一代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核心的集成技術開發等項目。從2020年到2025年的5年期間,“登月研究與發展計劃”中機器人相關項目的預算為4.4億美元。
韓國第三次智能機器人基本計劃正在推動將機器人技術發展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產業。韓國政府為“智能機器人2022年實施計劃”撥款1.722億美元。《世界機器人》顯示,韓國2021 年每10000名員工擁有1000臺工業機器人,創歷史新高,韓國成為全球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
Horizon Europe是歐盟的重點研究和創新框架計劃,預算達943億美元,為期七年(2021 年至 2027 年)。首要目標是:加強歐盟的科技基礎,提升歐洲的創新能力、競爭力和就業機會,以及實現公民的優先事項并維持社會經濟模式和價值觀。歐盟委員會為2021-2022年機器人相關工作計劃提供了總計1.985億美元的資金。
德國的高科技戰略2025 (HTS)是德國研發和創新計劃的第四版。到2026年,德國政府每年將提供約6900萬美元的資金——五年的總預算為3.45億美元。
作為 HTS 2025使命的一部分,啟動了“為人民塑造技術”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整個社會和工作領域的技術變革造福于人們。研究課題包括:數字輔助系統,例如數據眼鏡、人機協作、支持員工進行體力工作的外骨骼,以及更靈活地組織工作流程或支持移動工作的解決方案。
原標題:各國的機器人發展計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