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報告還顯示,2022年,全球央行年度購金需求達到1136噸,較上年的450噸翻了一番還多,創下55年來的新高。僅2022年四季度全球央行就購金417噸,下半年購金總量也超過了800噸。有業內人士稱,“各國央行的大力度購金和持續走強的零售黃金投資是全球黃金需求大漲的主要驅動因素”。
市場人士分析稱,各國央行青睞黃金,主要是因為人們認為黃金能夠在動蕩時期保值,而且與貨幣和債券不同,黃金不依賴于任何發行方或政府。而在市場預期部分新興市場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加大的情況下,黃金具有超主權信用的保值功能,可以助力外匯儲備對沖上述風險。
據了解,中國、卡塔爾、土耳其、埃及等國的央行報去年購買了黃金。不過世界黃金協會表示,去年各國央行購買的黃金中,約有2/3沒有公開報告。相較于全球黃金市場需求的整體飆升,中國黃金市場的2022年則顯得不是太“活躍”。除了中國央行時隔三年來首度增持黃金,其他黃金需求都出現了一定程度放緩。
“中國黃金需求的下滑只是特定條件下暫時的結果,日后必將實現反彈”,世界黃金協會資深市場分析師Louise Street如是說。王立新表示,“中國的金飾需求和黃金實物投資需求將有望反彈”。
就黃金產量來說,從中國黃金協會獲悉,2022年,國內原料黃金產量為372.048噸,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產43.065噸,同比增長13.09%。其中,黃金礦產金完成295.423噸,有色副產金完成76.625噸。另外,2022年進口原料產金125.784噸,同比增長9.78%,若加上這部分進口原料產金,全國共生產黃金497.832噸,同比增長12.24%。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大型黃金企業(集團)境內礦山礦產金產量115.083噸,占全國的比重為53.75%,比2021年同期增長8.6%。根據產區來看,山東、甘肅、內蒙古等黃金主產區礦山及冶煉廠生產經營穩中向好,黃金產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從而帶動全國黃金產量的大幅上漲。
分企業來看,大型黃金企業(集團)紫金礦業、山東黃金、赤峰黃金和靈寶黃金等企業境外礦山實現礦產金產量36.466噸,同比增長35.57%。另外,2022年,大型黃金企業(集團)境內礦山礦產金產量148.066噸,占全國的比重為50.12%。
作為中國最大黃金生產企業、第二大礦產銅生產企業,紫金礦業近日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00億元,與上年同期156.73億元相比,將增加約43.27億元,同比增加約27.61%。
伴隨著國家“碳中和、碳達峰”政策的號召,黃金礦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持續有序推進綠色、智能、數字化礦山建設已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據了解,黃金行業聯合承擔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項目,建成了黃金生產數字化車間,為黃金生產行業突破傳統技術工藝和智能轉型升級開創了新發展空間。而“5G+工業互網”在智能礦山建設中深入應用,在精準、實時和自主調節等方面加以改進提升,從而全面改變傳統礦山的運作模式。
日前,有機構預計去年超額儲蓄約為2萬億元人民幣,在儲蓄意愿再創新高的當下,作為有效且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黃金將很可能繼續吸引大量投資者。對于黃金礦業開采企業要緊跟行業發展大勢,加快推動黃金開采綠色、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實現“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在傳統礦山奔向智能化、數字化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