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網 企業動態】
近日,匯川技術發布了2022年業績快報,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228.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42%;實現凈利潤42.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75%。

對于業績的增長,匯川技術表示,公司積極把握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使得公司通用自動化業務取得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業務因“滲透率提升、公司定點車型放量、保供保交付”等原因,銷售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業務因“產品系列拓寬、品牌影響力提升”等原因,銷售收入取得快速增長。
工業機器人系列產品持續拓寬
匯川技術機器人業務發展迅速,在2021年就實現了全年出貨超10000臺,此前數據顯示,其工業機器人2022年前三季度發貨超1.2萬臺,追上了去年全年的出貨量,預計全年將實現50%以上的增速,并且大負載、大六軸機器人比例將提升。
在機器人產品布局上,匯川技術正在不斷完善產品系列,從SCARA拓展到六軸機器人,再從小六軸關節機器人往大負載關節機器人延伸,應用領域也從成熟的3C電子等行業拓展至半導體、新能源等行業,再往汽車裝配、金屬加工等行業延伸。
今年一月,匯川技術發布了IR-R220系列大型六關節機器人,負載能力達到220kg,相比去年六月發布的80kg負載機器人實現了較大的突破,基于強勁的性能、人性化的設計,替換人工完成高強度、重復性、高速度、精細化、自動化的生產工藝。
在工業機器人行業,此前匯川技術表示公司的優勢體現在:
1、工業機器人業務的客戶群和通用自動化領域是重合的,面向的主要是3C、鋰電、光伏、汽車零部件等領域,憑借對下游行業工藝的深刻理解以及“核心部件+整機+工藝”解決方案的競爭優勢,工業機器人產品多行業已實現批量銷售,形成了較好的品牌影響力。
2、對于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除了減速機外,包括機器人系統、控制柜、伺服系統、絲杠、本體均已實現自制,保證了良好的成本控制和定制化能力。
3、機器人的應用比較復雜,在機器人的易用性方面,匯川在打造跟PLC產品的拉通,實現“零調試、零編程”的易用性。
去年六月,為提高機器人交付能力,匯川技術南京高端裝備研發生產基地正式動工,據悉,此項目總投資高達50億元,定位為匯川技術精密機械制造基地,主要涉及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絲杠、數字化以及研發等業務板塊,并將整合工業視覺和圖像、磁懸浮高速電機、自動化等板塊業務,預計年產將達28萬套精密絲杠、12萬套機器人。
2023工業機器人需求持續上漲
此前在調研中,匯川技術表示,展望2023年,公司預計工業機器人板塊整體會比工業自動化業務的增速快一些,原因在于機器替代人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此外,隨著工業機器人成本的降低,以及發展得更加柔性化、智能化,其應用領域也會大大拓寬,長遠來說,公司仍舊非常看好工業機器人的發展。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裝備了超30萬臺工業機器人,占據了全球裝機量的一半,隨著持續推進智能制造,機器換人趨勢將繼續加速,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態勢。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要較2020年實現翻番,而彼時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為246臺/萬人,意味著到時要達到500臺/萬人左右,稍微計算下就知道至少是100萬臺的數量,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根據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去年我國已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而在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減少以及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下,推進制造業機器換人已是當務之急,事實上許多經濟學家也認為,不能再依賴持續擴大的勞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自動化是提高現有工人生產力的最可靠方式。
除了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壓力外,中國產業結構加快轉型,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占比不斷提高,也在要求著機器人自動化的加快應用,高端制造在精度、穩定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機器人所擅長的,這也是中國發展為制造強國,邁入更高收入水平國家的必經之路。
站在現實的角度來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存在必然性。一方面是大環境下,制造業勞動人口正在下降,需要用機器人來代替缺失的這部分人力;另一方面則是產業升級倒逼企業對生產模式進行升級,新興行業、新技術落地將加快整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