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及智慧管理標桿工地觀摩學習活動啟動,首場觀摩活動在北京標桿工地中國石油勘探開發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舉辦,該項目不僅應用了BIM技術、實時動態測量技術等數字化施工手段,還應用了7種建筑
機器人提高施工效率。
項目中大范圍的應用了建筑機器人,膩子涂敷機器人覆蓋率達90%、室內噴涂機器人覆蓋率達95%、地面整平機器人覆蓋率達95%……,向人們展示了智慧建造的樣子。
而建筑機器人的效率也遠超人工,現場負責人介紹了一臺室內噴涂機器人,它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4倍,項目3號樓的室內墻面、天花板的底漆和面漆都是由它完成的,大約20分鐘就可以噴涂完25平方米的墻面,而且還比人工噴涂更加均勻。
市住建委總工程師、市監督總站站長魏吉祥表示,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及智慧管理標桿工地觀摩學習活動已經舉辦了3年,近幾年以來,全市的安全質量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智慧工地建設有了很大進步。他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已有1500余項工程創建了智慧工地,較2021年增加了952項,占全市在施工程的47%。
建筑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建筑行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對建筑企業經營的成本影響很大,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建筑施工高空作業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據住建局統計,2021年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734起,其中高空墜落事故共發生383起,占事故總數的52%,建筑行業的用工成本被進一步抬升。
在智能化趨勢下,用機器人自動化代替人工作業成為趨勢,機器人正逐漸被部署在世界各地的建筑工地上,其應用范圍從自動化砌磚、3D打印到現場勘測,這些機器人已經證明了它們比人類工人更快、更準確地執行任務的能力。
建筑機器人的市場機會巨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十多年建筑業生產總值不斷擴大,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從13.7萬億元持續上漲至29.3萬億元,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高達7%;2021年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7.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4%。
而我國的建造方式卻依然很落后,數字化應用占比很少,中國建筑協會統計顯示,中國建筑信息化投入在建筑業總產值中的占比僅為0.08%,歐美發達國家則達到1%左右,意味著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盡管如此,建筑行業是否準備好接受和使用機器人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方面,對于許多建筑公司來說,在處理利潤率和盈利能力下降的同時,為機器人分配資源可能具有挑戰性;另一方面,采用機器人并不像即插即用那么簡單,建筑公司可能不得不完全重新規劃或重新設計他們的工作流程,以充分利用機器人。
對于建筑這一個長期依賴人工的古老行業來說,進行自動化流程改造并不簡單,不過采用自動化來實現降本增效亦是如今各行業必然的趨勢,建筑業也不例外,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通過轉向制造型生產系統,建筑行業某些部分的生產率可能會提高5-10倍。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