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間,通威股份和隆基綠能兩大光伏龍頭,不約而同發布超百億投資計劃。
四大千億龍頭集體擴產
其中,通威股份全資子公司通威太陽能科技擬與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簽署《太陽能光伏產業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就公司在成都市雙流區投資建設年產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預計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105億元。
隆基綠能與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于2023年6月6日簽訂《年產20GW單晶硅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同時配套建設隆基全球創新中心項目,總投資約125億元。
巨頭大手筆擴產,在光伏行業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就在6月5日,晶澳科技也公布擬對公司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在鄂爾多斯高新區投建年產30GW拉晶、10GW硅片、10GW組件項目,總投資約60.2億元。
如果把時間線拉回到5月下旬,還有晶科能源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簽訂《項目投資協議》,項目建設內容包括56GW單晶拉棒、56GW硅片、56GW 高效電池和56GW組件產能,項目總投資約560億元(含流動資金)。
近一月內,四大千億龍頭集體宣布擴產,似乎與近期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言論背道而馳。
綜合考慮
當然,相比跨界而來的“新玩家”,光伏巨頭的擴產,并非單純提高產能,而是基于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和加速光伏行業技術升級的綜合考慮。
提高綜合競爭力方面。通威股份是光伏硅料和電池片“雙龍頭”,截至2022年末已形成高純晶硅年產能超26萬噸,太陽能電池年產能超過70GW。
同時,通威股份還陸續啟動鹽城、金堂、南通等組件項目,預計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達到80GW。加上此次新增投資計劃,通威股份組件規劃產能將達到100GW,在組件環節名列前茅。
隆基綠能是光伏硅片和組件“雙龍頭”,截至2022年末其單晶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已達133GW、50GW、85GW。不難發現,其電池產能相對“薄弱”,因此本次投資側重于提高電池產能,進一步提升其垂直一體化強度。
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的一體化布局本就非常完善,擴產主要用于提升整體產能布局。
加速光伏行業技術升級方面。自2021年開始,N型電池已成為下一代高效組件的必然選擇,四大千億龍頭擴產也是基于圍繞高效N型電池。
在5月下旬舉辦的SNEC展會上,通威股份發布了優化尺寸設計的TNC-182大矩形片組件,以及210-THC組件新品。
其中,基于TNC技術的中試線電池效率達25.8%(M10最高產業化效率),量產電池效率超25.5%;基于THC技術的電池在今年3月以26.18%的成績刷新量產化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在領先電池效率支撐下,組件效率也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2022年11月和今年的SNEC展會上,隆基接連發布了Hi-MO 6/7兩款組件新品,均采用了其獨創的高效電池技術,效率處于行業領先位置,分別面向分布式和集中式場景,急需擴產讓用戶使用到更高效的組件產品。
晶澳科技在本次SNEC展會上,發布了搭載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的組件產品,72版型組件功率可達630W,組件效率超過22.5%,助力行業統一硅片尺寸及組件尺寸標準化,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晶科能源則是行業內最早規模化量產N型電池組件的企業之一,經過數年的研發和工藝優化,其TOPCon電池量產效率已從24.5%提升至25.1%,近期已提升至25.4%,年底有望提升至25.8%,本次擴產主要用于新建N型電池組件產能。
寫在最后
不難看出,每一次各路企業先后涌入光伏行業,勢必會大幅提高產能,讓光伏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考驗。但光伏行業并非第一次面臨這樣的考驗,被淘汰的也不是光伏行業,而是落后的產能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