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羅衣裙裾飄飄、輕舞團扇遮面”、三步一“娘娘”,五步一“公主”......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加上“國潮風”強勢崛起,新一代對傳統服飾文化的追捧,漢服迎來“井噴”時刻。漢服文化也逐漸從“小眾審美”走向“大眾認同”,小產業已經撬動大市場,漢服熱也催生了漢服經濟。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2023年中國漢服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為數據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漢服市場快速發展,2022年市場規模達125.4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191.1億元,同比增長13.2%。此外,有關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漢服生產基地山東曹縣,漢服銷售額達到10.38億元,實現歷年來同期新高。1-4月份,曹縣網絡零售額達79.29億元,其中服飾類網絡零售額近40億元。
而根據《2022年中國新漢服行業發展白皮書》統計,漢服消費者規模在2021年已超過1000萬人,同比增長14.4%。2021年我國新漢服行業已經突破百億級市場規模。以十三余為代表的頭部服裝加工廠商對產業語境下的漢服相關概念及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并且正在積極布局原創設計人才積累、制造工藝創新及柔性供應鏈打造,助推漢服產業迅速升級發展。
在漢服制造方面,十三余更針對工藝創新和標準制定等多個關鍵領域積極探索,創新應用“十字截面”持久性透氣春亞紡、高溫分散直噴定位印花等匠心工藝,持續升級柔性供應鏈系統,為漢服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另外,企業與相關管理部門共同推進新漢服(現代漢服)標準體系的制定,并已初步提出馬面裙、(短、中、長)款衣等核心形制體系,進而推動新漢服行業設計及生產的規范化和體系化。
據數據,截至目前以“漢服”作為檢索關鍵詞,關聯企業達7222家,成立時間在1年內的1045家,注冊資本1000萬元的企業達157家。曹縣全縣已有服裝加工企業1805家(2023年新增24家),印花企業98家(2023年新增4家),繡花企業241家(2023年新增9家)。服裝加工企業的增加也隨之帶動相關設備的需求量的增長,如裁剪縫紉設備10834臺(2023年新增350臺)、高檔
印花機器917臺(2023年新增34臺)、繡花機器3658臺(2023年新增82臺)。
據筆者了解,制作一件完整的漢服并不容易。它需要是由很多“部件”拼接起來的,每一個“部件”,又有所不同。單是領型,就分為直領、袒領、豎領、圓領、方領等袖型,還分為枇杷袖、半袖、方袖。另外,在漢服制作過程中從設計、裁剪、縫紉、熨燙等每個環節都需要精湛的技藝和細致的工作。一套漢服的制作流程中,精美的刺繡和古樸典雅的印花不可少。
顯而易見,僅僅依靠手工制作難以滿足要求,并且還耗時耗力,生產效率不高。不過,有了數字化繡花機、數碼印花機、縫紉機、自動定裁機、熨燙機等漢服加工設備,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據說,繡花廠車間里機器一刻不停地擺動,一件漢服需要繡50萬針左右,重工衣服更是需要幾百萬針。數碼印花機加工效率高,各色漢服布料出貨速度快,工藝也更加精細,1臺機器1個小時印染350米左右。
有句話說“每個女人的衣柜里都要有一件旗袍”,現在又多了一件,“每個女人的衣柜里都要有一件漢服”。可見,漢服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飆升”。數據顯示,2015-2022年,漢服市場規模實現了由1.9億元到125.4億元的快速增長,未來漢服市場也將有較大的上行空間。而更加適于日常穿著,尤其是日常通勤便捷的“新”一代漢服(改良和創新)款式勢必會“走進”更多人的衣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