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爆發”,人形
機器人再一次“走紅”,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模式加速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
眾所周知,人形機器人是具有與人類似外觀和運動方式的智能機器人,具有類人的感知、決策、行為和交互能力,應用場景包括工業、醫療、教育、娛樂、生活等領域,目前正逐漸打開通用場景的“大門”。
在工業應用領域,相比于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更具自身優勢,應用也更加通用、復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方案》主要目標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萬人機器人擁有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的發展生態。同時,全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著眼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戰略需求,北京市在《方案》中著重提到“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以人形機器人小批量生產和應用為目標,打造通用智能底層軟件及接口、通用硬件開發配套設施等基礎條件,集中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原型機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技術,大力推動開源控制系統、開源芯片、開源仿真軟件等研制和應用。
此外,北京市還要著力提升機器人關鍵支撐能力,增強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等基礎支撐能力。
尤其在“強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撐”方面,《方案》提出,開發并持續完善機器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挖掘應用場景資源,為模型預訓練提供多樣化場景數據支持,提高模型通用性和實用性。突破大模型多模數據融合關鍵技術,研發圖像、文本、語音及力、熱、電、磁等多模傳感數據融合處理的大模型系統。針對各類機器人技術和應用場景特征,開發大模型高效微調算法,推動大模型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化應用等。
現如今,AI大模型已經開始了在機器人領域的“挖呀挖呀挖”之旅,種下智能化的種子后,不知會開出怎么的花呢?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人形機器人有望持續印證“AI軟切硬”邏輯,有望成為“AI+”終極應用。麥肯錫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約有4億個工作崗位將被自動化機器人取代,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55億元。
另外,據行業相關分析,AI大模型有望助力工業機器人市場擴容10倍甚至100倍,可見前景之遼闊。
相信,隨著AI大模型逐漸深耕于機器人領域,人形機器人研發技術也將進一步突破。同時,減速器、伺服電機、線性執行器等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硬件設備也將迎來新一輪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