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出席“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并發表主題為《構建“安全可信可控易用”的企業級AI大模型》的演講。
周鴻祎首先談到了他對AI大模型的理解和認識,他表示,“有人認為,大模型是不是像之前流行的概念一樣,就是一個風口和泡沫?我認為應該不是,而是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大模型直接提高每個人、每個組織的勞動生產力,同時實現了一種通用人工智能能力的賦能。”
“可以想一想,電腦剛發明的時候也沒有帶動工業革命,剛開始只是一些物理研究、氣象預報,高精尖的領域才要用到電腦,距離普通人、普通企業很遠,后來PC走入家庭和企業才改變了這個世界。”周鴻祎認為:“行業應該爭取這個目標,只有大模型走進千家萬戶、賦能百行千業,才能真正推動人工智能帶來的這場革命。”
談到大模型未來的發展形態,周鴻祎表示,“有人覺得,模仿OpenAI的話,將來中國和全世界可能就是一兩個大模型,因此把大模型比喻為
操作系統,大部分公司可能就沒有機會了。我認為未來大模型的趨勢不會只有一個,而是會像數據庫一樣,變成每個數字化系統的標配,小到手機上的部署,中等規模的汽車上的部署,當然也包括在企業和政府內部的部署。”
此外,周鴻祎強調,光有大模型是通才,但缺乏行業深度。在企業級場景問題就很大。因此,他認為企業、政府、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大模型,可以簡單總結為“五化”:
一、行業化。一定要有行業深度訓練的數據才有價值。
二、企業化。需要和企業內部知識庫進行配合,而且做到實時迭代更新,從而保證大模型更懂企業。
三、垂直化。不要試圖用一個大模型解決所有問題,大模型未來在企業落地形態一定是多個垂直模型組合,垂直模型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更強。最近有一個謠言,大家都在感慨ChatGPT4.0很強大,可能是超萬億參數的大模型,這樣的大模型成本和微調都會比較困難,牽一發而動全身,后來有人說是八個千億模型組成,真的是這樣的話就證明模型垂直還是非常重要。
四、小型化。未來小規模的大模型可能也是一個趨勢,未來如果一個大模型管理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不可能在云端瞬時響應,可能每輛車都有一個大模型架構。
五、專有化。中國市場不會是全部都是公有云的市場,公有云會占到一部分,很多大型央企、國企、政府機構對Location很在意,對數據在哪里存儲看得比較重,所以專有部署能夠保證安全可控。
同時,周鴻祎還談到前幾天在山東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時他曾提出的三個原則,即大模型產業化方案需要遵循安全、可信、可控。
安全。傳統的網絡安全、網絡攻擊、漏洞、算法安全、數據安全問題都能夠找到方法解決,最可怕的是生成內容不安全。確實有人利用AIGC生成各種以假亂真的內容詐騙,這種治理要比搜索引擎公眾號的管理復雜很多,所以人工智能安全問題從現在開始著手研究。
可信。大家并不需要打八十分的模型,另外二十分亂說,需要百分之百準確和精確。如何解決幻覺的問題?如何解決輸出內容準確的問題?現在可以通過向量數據庫、企業搜索和外部知識庫進行校正。
可控。大模型目前還有點不靠譜的情況下,政府和場景利用起來步子要小一點,不要一上來就是主駕駛、插件和函數模式。不要輕易向大模型開放API,因為這只是一個助手,最后還是要人來決策。
周鴻祎還強調:“大模型不是萬能的,有些企業家激動地說,有了大模型,企業中的ERP、CRM都可以丟掉了,實際上很多數據庫存的核心業務是取代不了的,大模型只能打輔助。微軟給大家提供一個很好的例子,所有的場景都是副駕駛,可以給你導航、給你建議、給你指點,但不會亂搶方向盤。我覺得讓大模型剛開始先開啟副駕駛模式,與現有的業務系統保持相對獨立和隔離度,做到安全可控、安全落地、快速執行。”
最后,周鴻祎總結道:“大模型的發展要真正和國家戰略相結合,一方面是要發展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找各種應用場景。作為投資人,一個純粹的技術只有和應用場景相結合才能創造持續不斷的商業價值。大模型在城市、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的過程中大有可為,進化迭代剛剛開始,相信未來會成為數字化系統的標配。未來可能不是百模大戰,而是萬模群舞,無論是To B、To G還是SaaS化的企業都有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