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為維護良好的汽車市場秩序,共同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積極穩定和促進汽車消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及特斯拉、比亞迪、長城、蔚來、理想、小鵬等16家主流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以下簡稱《承諾書》)。
《承諾書》顯示,為維護良好的汽車市場秩序,共同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積極穩定和促進汽車消費,特作出如下承諾:
一、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范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二、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夸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為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
三、發揚質量為先、品質為本的工匠精神,以高質量產品,高品質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穩增長強信心防風險等方面積極擔當,勇挑重擔,攜手為國民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價格戰”前所未有
今年以來,燃油車與新能源車、自主品牌與合資進口品牌的份額之爭逐步加劇,為了提振銷量,國內汽車產業掀起前所未有的“價格戰”。
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選擇降價,最高4.8萬元的降幅讓特斯拉Model Y、Model3系列價格下探至20-30萬元價格區間,隨后,包括蔚來、小鵬、零跑、哪吒、比亞迪、極氪、問界等汽車品牌紛紛選擇降價促銷,新能源價格戰正式打響。
價格戰不光波及了新能源領域,東風汽車集團在湖北省開啟了限時巨額補貼,雪鐵龍C6最高9萬元的補貼被業內稱之為自殺式降價。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50個汽車品牌、上百款車型通過官降、補貼等多種不同形式加入到價格戰中,優惠幅度普遍在3萬-9萬元,力度史無前例。
“以價換量”給產業鏈帶來巨大成本壓力
“價格戰”的開啟,直接影響了一些車企毛利率,下滑成為普遍現象。據經濟觀察網統計稱,今年一季度13家上市車企中有7家實現營收增長,其中,比亞迪增幅最高,一季度營收1201.7億元,但除比亞迪之外,其它車企均“增收不增利”。
今年一季度,廣汽集團、上汽集團、海馬汽車、長安汽車和零跑汽車等車企銷售毛利率環比均出現了下滑。其中,上汽集團及廣汽集團的歸母凈利潤則接近腰斬,
廣汽集團一季度毛利率僅為4.01%,同比及環比雙雙下降,公司表示,“受價格戰影響,自主品牌毛利率下降,導致凈利潤減少。”
上汽集團則表示,“受汽車市場競爭影響,公司盈利水平持續承壓”。
不光是國內車企,“價格戰”的發動者特斯拉也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利潤大幅下滑。特斯拉發布的財報顯示,其在一季度凈利潤為25.13億美元,同比下滑24%。
根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給出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汽車行業收入21412億元,同比增長1%;成本為18723億元,同比增長3%;利潤為819億元,同比下降24%;汽車行業利潤率為3.8%,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4.9%的利潤率而言,汽車行業仍偏低,生存壓力巨大。
另外,價格戰并沒有對銷量有提振作用,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3月,汽車產銷累計完成621萬輛和607.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3%和6.7%,同比小幅下滑。中汽協表示,汽車終端市場依然相對疲軟,國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汽車消費恢復還相對滯后。
由上述事實不難看出,價格戰對于汽車產業殺傷力之大,各車企不顧成本的跟風式降價,既損害自身的利益,也傷及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
產業競爭要回歸理性
“價格戰”的落幕,可以讓國內汽車產業進一步緩解供應鏈的成本壓力,車企適當減壓后,將重心轉移到產品創新和迭代本身,讓產業競爭回歸理性。
另外,在“價格戰”背景下,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行業景氣度較低,此次承諾書的共同簽署,或將意味著上半年“價格戰”的結束,有望扭轉消費者觀望情緒。
不正當競爭導致企業只關注降價,而忽視產品技術創新和升級,這對于產業長遠發展不利。國內汽車產業要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技術研發、品質提升和服務創新上,推動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升。
國內企業產業要構建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使企業能夠更好地規劃長遠發展策略,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