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3年7月17-23日)通用機械領域發布了哪些重要政策?發生了哪些大事要聞?
政策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重磅出爐,開篇即對民營經濟的定位作出重要表述:“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意見》也指出,鼓勵民營企業根據國家戰略需要和行業發展趨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中央圍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發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民營企業堅定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具有重要的激勵和指導作用。
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新規
7月19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印發《申請納入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重點實施項目技術要求(暫行)》的通知。《要求》指出,申請納規項目應加強功能定位、布局及建設時序等的分析論證。
市場篇
又一臺華龍一號在“巴鐵”破土動工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國家名片”華龍一號再次閃耀!當地時間7月14日,巴基斯坦舉辦恰希瑪核電站5號機組(C-5)破土動工儀式 。這是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出口巴基斯坦的第3臺機組,也是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第7臺核電機組,是中巴兩國核能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
C-5采用中核集團設計的華龍一號技術,這是我國核電重大創新成果,是核電“走出去”的主力機型。華龍一號全球首批4 臺機組已經全部按期建成投運,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批量化在建4臺機組也進展順利,打破了國際上首堆必拖期的“魔咒”,為世界提供了發展三代核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萬噸油氣平臺完成海上安裝
7月19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隨著重達12000噸的上部組塊與導管架精準對接,渤中19-6氣田中心平臺在渤海中部海域完成浮托安裝,標志著我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據了解,該平臺所在的渤中19-6氣田,是我國東部第一個大型、整裝的千億方大氣田,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2000億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質儲量超過2億立方米。
國內首個大型抽汽熔鹽蓄能項目在國家能源集團開工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河北龍山電廠抽汽蓄能熔鹽儲熱調峰靈活性改造示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利用熔鹽大規模儲熱實現機組深度調峰及頂峰的重大科技創新示范項目,也是國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研攻關依托項目。項目總投資3.2億元,占地面積約7800平方米,采用“高溫熔鹽儲能”技術路線,利用現有機組,新增一套含低溫熔鹽罐、換熱平臺、高溫熔鹽罐等建構筑物在內的抽汽熔鹽儲熱系統。
國際篇
國際能源署:全球電力需求今年將放緩 2024年再次反彈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援引道瓊斯通訊社消息,國際能源署指出,受能源危機和發達經濟體經濟放緩的影響,今年全球電力需求將減速,2024年再次回升。
國際能源署最新發布的市場報告數據顯示,預計今年的總體電力需求增幅將低于2%,低于2022年的2.3%;預計日本和歐盟的需求將下降3%,美國將下降近2%。
歐盟撥款超36億歐元用于投資大型清潔技術項目
7月13日,歐盟委員會通過“創新基金”,為41個大型清潔技術項目撥款超過36億歐元,這是一次對綠色科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
這些項目涵蓋了各種行業,包括水泥、鋼鐵、先進生物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風能和太陽能等,它們代表了歐盟對綠色科技的前瞻性和承諾。這些項目的成功不僅將推動各行業的綠色化發展,而且將對我們的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
英國將向本國核能產業提供1.57億英鎊 以推動該產業復興
據英國《衛報》7月19日報道,英國政府將向本國核能產業提供1.57億英鎊的發展資金,以支持該產業的重新發展?!缎l報》引述能源大臣沙普斯的話說,這個被稱為英國核能的基金項目將用于推動政府承諾在2025年“讓核能用于1/4民用電力供應”的目標。
沙普斯表示,新增的核電站都是中小規模,參與者包括羅爾斯羅伊斯以及日立公司。根據計劃,1.57億英鎊部分用作加速英國核能的商業推廣,還有部分將用于研發核反應堆如何在更高溫的情況下安全工作。
歐洲海上風電發展碰到“絆腳石”
近日,法國能源轉型部長阿涅絲·帕尼耶-呂納謝公開表示,法國政府此前制定的4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目標僅僅是一個開始,后續法國將進一步提高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繼今年4月歐洲九國在“北海峰會”上提出“2030年完成1.2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目標后,法國成為最新上調海上風電裝機目標的歐洲國家。
不過,市場研究機構睿咨得能源發布最新預測稱,如果不盡快擴大產能,到2028年,歐洲海上風電零部件將出現短缺。供應鏈產能不足已經成為歐洲海上風電發展的主要“絆腳石”。
(節選)
通用機械行業一周要聞回顧(2023年7月17-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