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大利專利運營公司Sisvel宣布華為加入其蜂窩物聯網(C-IoT)專利池。
據悉,C-IoT專利池是Sisvel于去年11月推出的,首批專利許可者共20家企業,其中不乏華碩、大唐電信、愛立信、三菱電機、NTT DOCOMO、Optis Cellular、Optis Wireless、上海朗帛、索尼、Unwired Planet等。
在本次Sisvel最新公布的許可者名單中,除華為外,黑莓、德國電信、Harfang IP、飛利浦等也一并加入,C-IoT專利池在“茁壯成長”。
1、不止一次合作
據了解,C-IoT專利池的初衷是主要關注智能電表和資產追蹤器市場,對使用蜂窩LPWAN標準LTE-M和窄帶IoT(NB-IoT)的標準必要專利(SEP)提供單一解決方案。
Sisvel認為,在4G LTE標準之后,LTE-M和NB-IoT是蜂窩LPWAN IoT標準,為物聯網產品的低功耗連接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可以與LoRaWAN、Sigfox、WiFi、MIOTY、藍牙等各種網狀網絡技術及其組合相競爭。
作為蜂窩物聯網技術的先驅,華為的加入將進一步增強C-IoT專利池的許可證提供,為物聯網產業再次帶來新活力。
除了C-IoT專利池,去年7月,Sisvel在華為的支持下推出了Wi-Fi 6專利池,華為自然而然地作為創始成員及首次簽約的專利標準許可方加入。使用者可以一次性獲得該專利池所有專利的許可,提高許可效率、降低許可成本。
而華為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用戶使用其Wi-Fi 6標準必要專利,其相關產品也獲得了專利池的許可。
3、“隱秘的生意”
此次,除宣布華為加入C-IoT專利池外,Sisvel還公布了該專利池的新許可費率,包括售價較低的設備。
在新的許可費率中,Sisvel依舊根據LTE-M和NB-IoT給出了兩個標準。
在LTE-M部分的智能傳感器設備(資產追蹤器)增加了低售價設備的更低許可費率。按照設備的不同售價進行了區分:低于6美元的0.08美元/unit;6美元-20美元的0.35美元/unit;20美元-130美元的1.33美元/unit;大于130美元的可另行談判。NB-IoT則為0.66美元/unit。
在舊的許可費率中,所有的NB-loT產品:0.66美元/單位;LTE-M中智能表計產品是2美元/單位,資產追蹤器產品是1.33美元/單位。
新舊相對比,許可費率著實做了很大的降幅。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否受到了華為加入的影響。
今年7月,華為正式宣布將對使用其4G/5G、消費級Wi-Fi 6、蜂窩物聯網技術的產品收取專利許可費。
在蜂窩物聯網許可計劃中,華為對NB-IoT產品增強型費率為0.30美元/單位;LTE Category M產品增強型費率為0.50 美元/單位;Category 1產品增強型費率為0.75美元/單位;Category 4及以上產品增強型費率為1.00 美元/單位。除第四種產品類型外,其他三種的基礎型費率均為凈銷售價格的1%,上限為0.75美元/單位。
“優惠的價格”確實名不虛傳,且或多或少會對Sisvel的新定價造成的一定影響。
從“知產”變“資產”,這次華為“隱秘的生意”又能掙多少呢?
4、野心勃勃
作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22年,華為在全球擁有超過12萬件授權專利。其中,5G、Wi-Fi 6專利占20%、4G專利占10%、NB-IoT、LTE-M專利占15%。
基于“無形的資產”,華為持續加入專利池,“隱秘的生意”越做越大。
2020年1月,獨立許可管理機構HEVC Advance宣布華為以及其關聯單位已成為HEVC Advance的HEVC/H.265專利池的許可方和被許可方。通過與HEVC Advance合作,華為的全部HEVC/H.265標準必要專利均可從HEVC Advance專利池獲得許可。此外,華為獲得了全球超過一萬項(并且還在增長)的HEVC/H.265視頻壓縮標準的必要專利的許可。
去年6月,華為與Nordic半導體公司簽訂專利許可協議。根據協議,華為向Nordic及其客戶授予了低功耗廣域蜂窩物聯網標準必要專利的組件級許可,相關專利許可費按照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FRAND)原則設置。
華為的野心不單單這一點。
此前華為負責人透露,華為正在積極籌備建立新的專利池,預計每年將為全球超過30億臺Wi-Fi設備提供一站式專利許可。
上個月,華為與小米的“世紀大和解”轟動可整個科技圈,雙方達成了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不止小米,華為在近兩年先后與OPPO、愛立信、諾基亞、三星等“握手言和”。
正如任正非所言,專利池是需要合作建立的。
不甘只做跟隨者的華為,加入C-IoT專利池后,是否再次攪動市場?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