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貨拉拉跨界入局造車傳聞沸沸揚揚,近日,一則新動向似乎將其造車一事又往前推進一步。
據天眼查顯示,廈門多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10月24日注冊成立,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陳國基,注冊資本為3000萬美元,由貨拉拉汽車服務有限公司100%持股。
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生產測試設備銷售;工業設計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計算機軟硬件及輔助設備零售;
智能控制系統集成;汽車銷售;汽車零配件零售;輪胎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等。
也因此,有業界人士猜測,或許該公司的成立,是貨拉拉正式造車的標志。不過,對于“此事是否與未來造車布局有關”的詢問,貨拉拉方面暫未有回應。
在新能源汽車騰飛的風口,無論是互聯網科技大廠、代工廠,還是家電、房地產,甚至是酒類等各路巨頭,這幾年來紛紛親自“下場”。然而有人“折戟沙場”,有人“笑傲江湖”,造車從來不是一門簡單的生意。
早在2021年5月,貨拉拉將啟動造車項目的消息就甚囂塵上。彼時,貨拉拉開始招募新能源貨車制造方面的人才,在招聘平臺上線了新能源貨車整車產品專家等職位。不過,貨拉拉當時回應表示,公司會持續招攬和儲備人才,但對于造車一事,暫無可對外披露的信息。
2022年7月,貨拉拉斥資105億元擬在重慶高新區直管園范圍內設立汽車中國總部,布局建設包括整車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供應鏈及大制造協同中心等。
2023年4月,天眼查顯示,深圳貨拉拉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車載設備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
雖然一直以來,貨拉拉官方都未親口證實造車傳聞,但結合上述動作,一切似乎都有跡可循。特別是今年3月,在其向港交所遞交的上市申請招股書中,明確指出,公司正利用從現有車輛租售業務取得的經驗來開拓新商機,如電動商用車的研發制造。
對于貨拉拉決定造車一事,物流行業專家孔震曾直言,“并不令人驚訝。”他表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擁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尤其是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貨拉拉作為一家從事貨運物流服務的公司,自然也看到了市場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因此啟動新能源商用車造車計劃,是一個可行且十分具有戰略前景的選擇。
當前,物流行業的數字化顛覆時機已經成熟,并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在2022年商用車市場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新能源物流車的銷量卻逆勢上揚。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現狀分析》報告,2021年以來,我國新能源貨車市場需求加速放量,2022年銷量達23.48萬輛,同比增長122.2%,滲透率達8.1%,較上年提升了5.7個百分點。
未來,隨著城鎮化、新興零售商業模式發展,新能源物流車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技術進一步取得突破,全國重卡換電網絡布局完善,以及利好政策繼續出臺,國內新能源貨車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滲透率將持續提升。
當然,盡管未來前景一片看好,且對比競爭逐漸白熱化的新能源乘用車賽道,貨拉拉所切入的新能源物流車領域,難度也要相對容易些,但是跨界造車前途依舊存在“未卜”風險。
據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貨拉拉此類的互聯網平臺入局造車面臨著許多機遇與挑戰。同類平臺滴滴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2018年3月,滴滴與理想汽車宣布成立桔電出行,計劃共同推出一款純電MPV,由于雙方未持續追投而停滯,這家合資公司也在2022年走向破產結局;2020年11月,滴滴又與比亞迪聯合打造一款面向網約車市場的D1電動車,但因推進速度和銷量表現遠不及預期,此后也不了了之。在一系列事件接連打擊之下,滴滴目前已經將自動駕駛業務作為接下來布局的重點。
此外,張翔也指出,貨拉拉的司機數量和訂單量,以及個人用戶比乘用車相對要少,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
總體上,在一個又一個造車新勢力倒下的前車之鑒下,跨界造車,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機遇與挑戰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