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蔚來在西安舉行了2023蔚來日(NIO Day 2023)。當天,蔚來首發智能電動行政旗艦蔚來ET9。
官方表示,ET9是蔚來全棧技術布局和全球先進科技的結晶之作,包含17項全球首發技術、52項同級先進技術,已申請專利達到525項,以創新科技定義智能電動行政旗艦新標準。
故而,ET9定位群體為新一代高端商務用戶,預售價80萬元起,要做中國新能源汽車又一款百萬級豪車。
在號稱匯聚全球頂尖科技的那么多技術中,維科網鋰電較為關注的是一同首發的46105大圓柱電芯。
據悉,46105大圓柱電芯為蔚來自研,單顆電芯能量密度為292 Wh/kg,電池包容量120kWh,具備5C閃充能力,搭配900V高壓架構,以及全新640kW液冷充電樁,可實現5分鐘補能255km。
但是,除了能量密度信息之外,蔚來未公布化學體系、配比等等信息。不過,維科網鋰電將從以往和新車發布后第二天的媒體交流會上的信息,與大家一同一窺46105大圓柱電芯的更多細節。
46105大圓柱電芯可能是與蜂巢共同開發
據汽車媒體人透露,在24日舉行的媒體交流會上,蔚來總裁李斌表示:“我們的電池會和芯片很像,我們自己做研發,但是讓別人來制造,走這條路。”
也就是說,46105大圓柱電芯前期的研發環節是蔚來自己做,但制造環節的主動權交出去了。那么,蔚來交給了誰呢?
今年2月,蔚來正式宣布啟動“蔚來電池科技合肥產業基地一期”建設,規劃產能40GWh,建設大圓柱電池。有此,蔚來自研、自造電池規劃進入實質性階段。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據36氪曾報道,受經營情況、研發節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蔚來今年暫緩了合肥電池工廠的設備采購,但項目仍在進行之中,只是會“按照新的量產時間推進”。
直到9月,36氪再次報道稱,蔚來正籌備與蜂巢能源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共同開發大圓柱電池。初步計劃為,蔚來和蜂巢能源會在馬鞍山一起投資試制線,兩公司一部分研發人員也將合并,但雙方的制造和采購都保持獨立。
12月19日,澎湃新聞消息稱,蜂巢能源方面表示,雙方關于大圓柱電池的合作仍然在商談之中。而蔚來的對外的回復則一直是不予回應。
另外,9月36氪的報道還有一個關鍵信息,即一位接近產業鏈的人士表示,合資公司主要就是做中試和開發,后續的量產節點可能在2025年。這也與李斌所說的,以及ET9的交付時間2025年基本對應上 。
由此,維科網鋰電推測認為,蔚來大圓柱電池的合作方為蜂巢能源。
此外,在24日的媒體交流會上,蔚來電池系統副總裁曾士哲還回應了尺寸問題。其表示,“通過蔚來換電體系,在電池上蓋使用粘膠,進行設計優化,使得46105電池包會比上一代薄10mm,46105電池包可以做到別人4690一樣的高度。”
據悉,ET9上新的46105電池包相比現款降低了1cm的厚度。李斌透露,第二品牌(阿爾卑斯/大別山)還會用更薄一些的電池。同時,除了46105,蔚來還會有其他的更低高度規格。
對比大圓柱先行者又如何?
眾所周知,46系大圓柱電池浪潮的的先鋒為特斯拉,自2020年發布以來,大圓柱的陣營日益壯大,電池企業和終端車企已紛紛布局。
那已經過去了3年多的時間,特斯拉、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比克電池、比亞迪等的進展如何?
特斯拉:目前最頭痛的問題是量產難。德州工廠為特斯拉4680電池的主力量產工廠,2022年開始投產,直到今年10月,第2000萬顆4680電池才下線。
由此,特斯拉唯二搭載4680電池的車型中的Cybertruck,可能將無法實現2025年,年產25 萬輛的目標。路透社最新報道顯示,德州工廠每年只能為大約2.4萬輛 Cybertruck 提供動力,大約是所需產量的十分之一。
據悉,到明年二季度,松下會開始給特斯拉供應4680電池,但產能只夠裝載約6萬輛車。
能量密度方面,特斯拉資深研究Troy Teslike在今年5月透露,根據EPA發布的Model Y測試規范文件測算出,Model Y版本的4680電池能量密度為229Wh/kg,比2170電池(262Wh/kg)低13%。
特斯拉23Q2業績會透露Cybertruck版本的4680電池能量密度提高了10%,則推算可得,二代4680單個電芯能量為89.4Wh,能量密度為252Wh/kg,仍比2170電池能量密度低3.8%。
而目前特斯拉4680量產難的主要問題還是在于工藝。由于特斯拉追求低成本和環保,采用的干法工藝,省去了濕法的烘干和溶劑回收兩個主要步驟。但理論下放到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極片工藝和設備問題是當前的兩大難。
為解決這些問題,據晚點LatePost,今年下半年,特斯拉開始找中國電池公司代工電池極片以滿足產量要求。
而且,目前特斯拉的4680電池制造方案還未定型。晚點LatePost稱, 一位特斯拉工程透露,“問題不止在生產,設計也在修改,時常是一個流程還沒順完,就要開始做下一個版本。”
億緯鋰能:在大圓柱電池領域布局最深,推進最兇猛,是目前。早在2022年12月,億緯鋰能就發布了新一代大圓柱電池46950,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能夠實現500km-1000km續航。其2025年大圓柱電池產能規劃高達200GWh,且46950今年已實現量產交付。
截至2023年11月初,億緯鋰能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已取得的未來5年的客戶意向性需求合計約88GWh;三元大圓柱電池已取得未來5年的客戶意向性需求合計約486GWh。
寧德時代:未披露詳細信息,目前僅知將從2025年開始,與億緯和遠景動力一起為寶馬集團“新世代”車型架構的純電車型標準直徑為46毫米的新型圓柱電池。
寧德時代將在位于中國和歐洲的兩座電池工廠生產該電池,每座工廠供應寶馬的年產能高達20GWh。
中創新航:今年4月,發布基于中創新航One-Stop極簡設計的“頂流”圓柱電池,電芯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可實現6C+快充,極大緩解用戶補能焦慮。
比克電池:比克電池是國產大圓柱的先行入局者之一,在“OFweek 2023高性能電池制造周期高峰論壇”上,比克電池許嚴博士表示,比克電池首代大圓柱產品能量密度280Wh/kg起步,可上探至330Wh/kg以上,可以完美支持高鎳、高硅體系,同時對半固態、全固態體系也能駕馭。目前已在常州規劃建設30GWh大圓柱電池產線及國際化研發中心。
比亞迪:比亞迪46大圓柱將首先應用于儲能領域。其全資子公司弗迪電池在9月與LG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本次合作中,弗迪電池攜消費類電池產品LFP 4680,將與LG協力打造面向歐美市場的競爭力產品。未來,雙方將在家庭儲能、機器人及其它智能家居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真正大規模的應用還需要時間
億緯鋰能今年9月曾表示,從與車企的交流情況來看,大圓柱電池是未來動力電池主流之一的觀點已經基本形成,但真正大規模的應用還需要時間,比如在歐洲車型的定義中,應該是在第五代甚至第六代才會大范圍普及。從現在開始的商業交付逐漸增加到未來每年幾十上百個GWh規模的交付,預計還需兩到三年的時間。
大圓柱全極耳設計、以及焊接等其他復雜工序給46系大圓柱量產帶來難度,期待兩到三年后產能、良品率全面穩固的、更優版本的46系大圓柱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