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资源网视频在线观看新浪,日本春药精油按摩系列,成人av骚妻潮喷,国产xxxx搡xxxxx搡麻豆

正在閱讀:實施方案印發!四川建材行業這樣實現“碳達峰”

實施方案印發!四川建材行業這樣實現“碳達峰”

2024-04-27 08:06:41來源: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關鍵詞:綠色建材閱讀量:25758

導讀:確保全省建材行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推動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有序達峰,為如期實現建材行業碳中和夯實基礎。
  日前,經濟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
 
  全文如下:
 
  四川省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
 
  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工業領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點行業。本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科學處理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聚焦我省建材行業碳達峰總體目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總量控制為基礎,以低碳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為關鍵,進一步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快我省建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建材行業碳達峰工作,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
 
  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優化取得明顯進展,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材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下降1%以上,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實現全省建材行業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改造建設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低碳生產線,基本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確保全省建材行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推動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有序達峰,為如期實現建材行業碳中和夯實基礎。
 
  重點任務
 
  (一)加快低碳技術開發利用
 
  1.加快關鍵低碳技術攻關。加快研發窯爐氫能煅燒技術,燃料替代技術,富氧(全氧)、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及低品位余熱高效利用技術。加快發展新型低碳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鼓勵固碳礦物材料和全固廢免燒新型膠凝材料的研發。加快氣凝膠材料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強建材窯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加強與二氧化碳化學利用、地質利用和生物利用產業鏈的協同合作,建設一批標桿引領項目。(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綠色低碳節能技術裝備推廣。定期遴選公布一批節能低碳建材技術和裝備。支持取得突破的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節能低碳技術裝備開展產業化示范應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和經驗。水泥行業加快推廣低阻旋風預熱器、高效電機、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等節能技術及裝備;玻璃行業加快推廣浮法玻璃一窯多線等技術;陶瓷行業加快推廣干法制粉工藝及裝備;巖棉行業加快推廣電熔生產工藝及技術裝備;石灰行業加快推廣雙膛立窯、預熱器等節能技術及裝備;墻體材料行業加快推廣窯爐密封保溫節能技術及裝備;磚瓦行業推廣自動焙燒等技術,提高磚瓦窯爐裝備水平。(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節能降碳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建材行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通過數據采集分析、窯爐優化控制等提升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促進全鏈條生產工序清潔化和低碳化。采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鼓勵企業開展能源資源碳排放信息化監測和管控系統建設,推動主要用能設備、工序等數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追蹤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針對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碳排放特點,探索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綠色低碳系統解決方案。(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1:節能低碳技術裝備研發推廣
 
  水泥行業:積極研發水泥懸浮沸騰煅燒、氫能煅燒水泥熟料、非碳酸鹽原料替代等低碳技術,推廣低阻旋風預熱器、高效電機、高效篦冷機、模塊化節能或多層復合窯襯、高效節能粉磨、窯爐智能控制系統、大比例替代燃料技術等節能低碳技術及裝備。
 
  玻璃行業:積極研發玻璃熔窯窯外預熱、大型玻璃熔窯大功率“火-電”復合熔化等低碳技術,推廣浮法玻璃一窯多線、玻璃熔窯用紅外高輻射節能涂料、新型梯度復合保溫技術等節能低碳技術及裝備。
 
  陶瓷行業:推廣干法制粉工藝、連續球磨工藝、節能窯爐及高效燒成、低能及余熱高效利用等節能低碳技術及裝備。
 
  巖棉行業:推廣電熔生產工藝技術及裝備。
 
  石灰行業:推廣雙膛立窯、預熱器等節能低碳技術及裝備。
 
  磚瓦行業:推廣自動焙燒、窯爐余熱余壓綜合利用、生產線自動化和智能化、大斷面隧道窯等節能低碳技術及裝備。
 
  (二)推動低碳原料替代
 
  1.逐步減少碳酸鹽用量。有序推動水泥行業非碳酸鹽原料替代,在保障水泥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替代原料或水泥混合材的比重。強化產業間耦合,推動建設穩定的非碳酸鹽原料供應鏈。研發含硫硅酸鈣礦物、粘土煅燒水泥等材料,降低石灰石用量。加快高貝利特水泥、硫(鐵)鋁酸鹽水泥、新型低碳膠凝材料等低碳水泥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固廢綜合利用。積極推進建材企業無害化協同處置廢棄物,加大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建筑廢棄物的協同處置力度。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窯爐協同處置技術裝備,支持企業改進和研發適合本地固廢特性的窯爐自動化控制裝備及其他配套裝備。鼓勵以高爐礦渣、粉煤灰等對產品性能無害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超細粉生產利用,提高混合材產品質量。推動高水平利用固體廢棄物生產玻璃纖維、巖棉、混凝土、水泥制品、路基填充材料、新型墻體和屋面材料等建材產品。支持在重點城鎮建設一批達到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B級及以上水平的墻體材料隧道窯處置固廢項目。(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建材產品減量化使用。鼓勵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應用,政府資金投資或主導的項目帶頭推進裝配式建造技術,社會投資項目加快推廣使用。提升建設全過程信息化水平,精準使用建筑材料,減量使用高碳建材產品。提高水泥產品質量和應用水平,促進水泥減量化使用。開發低能耗制備與施工技術,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力度。統籌考慮工程全壽命周期的耐久性、可持續性,鼓勵采用高強度、高性能、高耐久性和可循環材料及綠色建材。(經濟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2:低碳原料替代工程
 
  碳酸鹽原料減量工程:合理提高原料固廢摻配比,著力提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產纖維材料、微晶玻璃、超細化填料、低碳水泥、固廢基高性能混凝土、預制件、節能型建筑材料。推進磷石膏在建材、路基材料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擴大鋼渣在低碳水泥等綠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應用。積極推進氣化渣生產膠凝材料高效利用項目。
 
  固廢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支持建材企業協同處置工業固廢、工程棄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河湖淤泥、城市污泥等固體廢棄物,推進水泥窯、磚瓦窯、墻體材料隧道窯協同處置等固廢資源規模化高效利用項目。統籌產業布局和資源分布,規劃建設一批建筑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設施,鼓勵毗鄰地區設施協同共建,降低運輸成本,提高處置效率。到2025年,具備條件的市(州)全面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城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50%以上,積極創建國家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城市。
 
  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以成都、樂山、宜賓、廣安、眉山、西昌裝配式建筑試點示范為引領,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加大鋼結構在住宅、農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推廣應用。
 
  (三)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1.提高替代燃料利用水平。鼓勵氫能、生物質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燃料在水泥等行業的應用。推動替代燃料高熱值、低成本、標準化預處理,提升水泥等行業燃煤替代率。統籌資源配置,因地制宜發展規范化預處理企業。完善農林廢棄物規模化回收等上游產業鏈配套,形成供給充足穩定的衍生燃料制造新業態。(經濟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高清潔能源應用比重。推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逐步減少直至取消建材行業燃煤加熱、烘干爐(窯)、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等用煤。充分發揮我省清潔能源優勢,在價格可承受的條件下,有序提高天然氣和電力在平板玻璃、玻璃纖維、陶瓷、礦物棉、石膏板、混凝土制品、人造板等行業的應用比重。加快推進企業利用余熱余壓、分布式發電等,推行分布式清潔能源及儲能一體化應用,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支持建材企業因地制宜大規模高比例消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高于本區域最低消納責任權重。(經濟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能源管理和監察機制。全面實施節能診斷和能源審計,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能源管理體系,鼓勵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加強節能監察工作力度,持續組織實施重點用能企業日常監察、專項監察以及工業爐窯專項監察。嚴格執行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加強對現有生產線的節能監察和新建、技術改造項目的節能審查。鼓勵企業對標行業標桿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制定“一企一策”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方案,打造一批能效“領跑者”。(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3: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工程
 
  替代燃料利用工程:鼓勵企業實施一般固廢替代燃料、生物質替代燃料等項目,積極采用垃圾、塑料、廢舊輪胎、廢舊橡膠、生物質燃料、炭黑、煤矸石、農林廢棄物等可燃性廢棄物替代燃煤。
 
  清潔能源替代工程:鼓勵建材企業按相關政策規定,加快分布式光伏、風電、生物質能、儲能、余熱余壓利用等一體化系統開發。
 
  能源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充分應用節能監察結果和能耗在線監測平臺數據,對全省建材企業進行分類管理,綜合運用有序用電、電力市場交易、階梯電價、信貸政策、工業發展資金獎補、錯峰生產安排等不同類別手段,推動企業開展節能降碳升級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定期評選發布一批全省能效標桿企業,推薦申報全國能效“領跑者”。能效達到標桿水平以上的企業,列入能效先進清單。
 
  (四)大力推進綠色制造
 
  1.構建高效清潔生產體系。強化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鼓勵企業應用綠色設計方法和工具,推進原輔料無害化替代。研發推廣過程減污工藝和設備,開展應用示范。開展末端治理設施升級改造,推廣先進適用環境治理裝備。在水泥、石灰、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加快實施污染物深度治理和二氧化碳超低排放改造,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制定“一行一策”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達到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綠色低碳標桿示范。加強建材企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支持建材企業發展綠色低碳新業態。鼓勵企業研發生產綠色低碳建材產品,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擴大綠色建材產品供給。推動發展生物質建材。持續推進綠色工廠培育創建,引導存量綠色工廠進一步提標改造,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化、循環化工廠,探索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推進綠色運輸,大力推動中長途、中短途及廠內運輸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擴大綠色建材生產消費。持續完善省級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政策和標準體系,推動增加綠色建材產品品種,提升綠色建材產品質量,樹立綠色建材品牌影響力。大力發展新型綠色建材,培育一批骨干企業,打造一批產業集群。加大綠色建材推廣應用,鼓勵政府投資工程優先采用綠色建材,建成一批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持續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打造宜居綠色低碳城市,提升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綠色建材比例。到2030年星級綠色建筑全面推廣綠色建材。(經濟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4:綠色制造示范工程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程:水泥行業推廣先進過濾材料、低氮分級分區燃燒和成熟穩定高效的脫硫、脫硝、除塵技術及裝備,推動水泥行業全流程、全環節超低排放;玻璃行業研發玻璃生產超低排放工藝及裝備,探索推動玻璃行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全過程達到超低排放;陶瓷行業通過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低溫余熱循環回收利用技術等,實現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推動低品位原料、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與環保設備的改造升級。
 
  打造綠色低碳標桿示范:持續組織開展綠色工廠、綠色建材產品、綠色供應鏈培育工作,在建材行業已創建的綠色工廠中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代表性強的企業探索開展綠色低碳化、循環化工廠試點示范。鼓勵已獲得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的建材生產企業申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
 
  推動運輸方式綠色轉型:中長途運輸優先采用鐵路或水路運輸,中短途運輸鼓勵采用管廊、新能源車輛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車輛,廠內物流運輸加快建設皮帶、軌道、輥道運輸系統,減少廠內物料二次倒運以及汽車運輸量。推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淘汰國四及以下廠內車輛和國二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擴大綠色建材生產消費:建立并公布全省綠色建材產品名錄,培育綠色建材示范產品和示范企業。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支持瀘州、德陽等高質量建設試點城市。在省內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改造中,大力推廣低碳水泥、新型低碳膠凝材料、節能玻璃、新型保溫材料以及節能環保新型墻體材料等綠色建材。
 
  (五)促進產能高效低碳利用
 
  1.優化行業產能結構。嚴格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規定,完善能效、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質量、技術等指標約束機制,通過綜合手段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嚴格落實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加大對過剩產能的控制力度,嚴禁違規新增產能。加強石灰、建筑衛生陶瓷、墻體材料等行業管理,防范產能無序擴張。(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積極開展產能合作。鼓勵領軍企業開展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優化生產資源配置和行業間空間布局。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高端化、制品化轉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支持水泥、玻璃、玻纖等建材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合作,通過產品、裝備和技術帶動我省建材企業“走出去”。鼓勵第三方機構、骨干企業等聯合設立建材行業產能結構調整基金或平臺,進一步探索市場化、法治化產能優化機制。(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水泥錯峰生產。統籌兼顧區域大氣環境、水泥產品種類和污染排放水平等因素,分類指導、差異管控、精準施策,實行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合理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加強錯峰生產執行情況專項監督檢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企業依法依規執行錯峰生產的積極性。(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5:產能結構優化工程
 
  嚴禁新增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嚴禁借開展協同處置、發展工業玻璃之名建設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項目及配置礦產資源。嚴禁新增燒結磚瓦產能,對全省燒結磚瓦行業新建擴建項目實施產能減量置換,成都平原經濟區減量置換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區域減量置換比例不低于1.25:1。到2025年,平板玻璃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達到20%,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均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推進
 
  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決策部署,細化工作措施,分解具體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全面統籌推進建材行業碳達峰各項工作。大型建材企業要帶頭研究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和路線。有關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
 
  (二)加大政策支持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建材行業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的支持力度。發揮“綠蓉融”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作用,支持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低碳項目提供融資支持,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建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基金。積極落實綠色電價政策。支持建材行業綠色轉型、綠色低碳試點示范。健全企業能源資源消耗、碳排放報告與信息披露制度,鼓勵重點企業編制綠色低碳發展報告,完善信用評價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四川省稅務局、人行四川省分行、金融監管總局四川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健全核算標準體系
 
  積極參與國家、國際建材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梳理和升級現有建材行業標準,對接國家標準,建立健全四川省建材行業綠色低碳地方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推進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支持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標準化專業機構等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綠色低碳標準制修訂,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經濟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基礎能力建設
 
  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培育第三方服務機構,發展低碳產業聯盟和社會團體。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創建建材行業綠色低碳技術中心或創新中心。深化產教融合,鼓勵校企聯合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加快培養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相關各類人才。積極宣傳綠色低碳理念,加大對建材行業節能降碳典型案例、優秀項目、先進個人的宣傳力度。(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教育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錯過行業資訊?

訂閱 智能制造網APP

一鍵篩選來訂閱

信息更豐富

推薦產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機嵌入式系統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金屬加工機械包裝機械工程機械倉儲物流環保設備化工設備分析儀器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生物識別傳感器電機電線電纜輸配電設備電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請發送郵件至:(郵件標題請備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聯系電話0571-89719789
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領域“互聯網+”服務平臺
智能制造網APP

功能豐富 實時交流

智能制造網小程序

訂閱獲取更多服務

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抖音

智能制造網

抖音號:gkzhan

打開抖音 搜索頁掃一掃

視頻號

智能制造網

公眾號:智能制造網

打開微信掃碼關注視頻號

快手

智能制造網

快手ID:gkzhan2006

打開快手 掃一掃關注
意見反饋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鹿邑县| 吉安市| 湛江市| 图木舒克市| 阳新县| 雅安市| 高尔夫| 台中市| 宁国市| 青州市| 平昌县| 特克斯县| 佛教| 宜都市| 海口市| 连州市| 工布江达县| 天津市| 长阳| 丰宁| 平山县| 宁蒗| 云安县| 桦南县| 北票市| 多伦县| 山阴县| 临武县| 高安市| 鄂伦春自治旗| 濉溪县| 怀来县| 洛浦县| 武隆县| 惠东县| 杨浦区| 陈巴尔虎旗| 岳西县| 荣昌县|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