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BIM+AI應用、智慧工地平臺搭建、建筑
機器人應用……數字賦能、數據驅動、智能建造、綠色建造正在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工程建設注入了新質活力。
T2航站樓是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重要組成部分,造型獨特,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自開工以來,項目建設單位北京城建和安徽建工聯合體以數字化應用提“質”增“效”為奮力推進美好安徽建設凝聚“新”力量。
智能建造為機場建設培育“新”優勢
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充分利用BIM、GIS、AI、5G、高精度定位和大數據等信息化科技手段,采集分析工程建設中的各類數據,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實時管控,從智慧建造、智慧管理及物聯網應用三個方面進行深度應用,實現工程建設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積極響應傳統施工行業轉型,實現從“人”造到“機”造,項目大力推廣應用混凝土整平機器人、三維掃描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測量機器人等。從“建造”到“智造”,項目團隊始終致力于推動智能建造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的高效應用,為加快智慧機場建設夯實基礎。目前,項目已榮獲安徽省智能建造試點項目。
數字建造激發機場建設“新”動能
項目積極開展BIM技術推廣應用,讓數字化技術串聯起整個建造過程。施工之前,項目團隊利用BIM數字化技術對施工方案反復模擬推演,針對技術可行性、工期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進行全方位評估,最終選定最優方案,同時將各類方案、交底制作成二維碼,實現可視化交底。施工期間,項目團隊利用BIM數字化技術對多專業穿插施工進行優化設計及綜合協調,促使在整個工程建設中各專業協同發展、各工序高效穿插,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其中,核心區混凝土結構施工創新采用“混凝土材料與施工一體化抗裂技術”,研制低放熱、低收縮混凝土材料,創新地上混凝土梁板“跳倉法”施工工藝,通過有限元模擬分析結合BIM數字化推演施工順序,成功節約工期2個月,同時采用機器人整平結合蓄水養護,有效降低開裂風險,以數字化技術助力項目高質量建設;在主樓鋼屋蓋施工中,項目團隊開展“鋼結構與金屬屋面一體化”的研究與應用,通過有限元模擬和試驗分析,論證方案可行性,利用BIM推演對多種方案進行比選,最終選擇“鋼桁架與金屬屋面底板一體化提升”的最佳施工方案,如期實現了重達8660噸的鋼結構屋蓋一體化提升,極大地減少了高空拼裝的工程量,保障了安全、提升了質量、縮短了工期,創造了鋼屋蓋帶板提升在重量和面積上的全國之最。
綠色建造賦予機場建設“新”活力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項目開工之初便確立了“安徽省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安徽省綠色工地試點”“綠色建筑三星級”等建設目標,對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土地資源利用提出具體實施要求并嚴格執行。在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中均編制了綠色施工、水土保持等綠色環保章節,明確了綠色施工目標及要求。項目團隊優先采用一系列低投高效措施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貫穿到施工全過程。目前,項目已通過安徽省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工地驗收,榮獲安徽省綠色工地試點項目,完成中建協綠色建造競賽活動的中期驗收,得分96.68分,得到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
下一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項目將用好政策“活水”,精準灌溉新質生產力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嘗試應用裝修工業化,探索大型國際機場機電系統精細化安裝關鍵技術研究,堅持創新驅動是主導,理念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源動力,加快推動工程建設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成為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標桿工程。
信息來源:安徽機場集團
主辦單位:安徽省國資委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