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電動汽車的浪潮下,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型。這一轉型不僅改變了汽車的設計和制造方式,更深刻地影響了汽車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
傳統的汽車供應鏈已經無法滿足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更加緊密的產業鏈協同機制。供應鏈關系網由鏈式向網狀轉變,伴隨而來的是更加多樣化和靈活的合作模式。
在此變革過程中,政府的帶頭作用顯得尤為關鍵。
5月28日,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中檢所屬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主辦,中汽院(江蘇)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以“深化整零協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為主題的,江蘇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暨“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在蘇州舉行。
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江蘇省各設區市工信局、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供應鏈負責人、江蘇省相關汽車零部件企業、金融機構負責人5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政策規劃處高級工程師王建斌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主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明顯進步、產品品質大幅提升、品牌價值不斷向上,江蘇省汽車產業集群要依托產業鏈優勢,圍繞共性關鍵技術,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塑造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增長明顯,挑戰突出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滲透率達到31.6%。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728.3萬輛,同比增長32.4%,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80.6%,有效帶動自主品牌整體份額的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彰顯我國外貿較強發展韌性的“新三樣”之一。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保持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出口國地位,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是比利時、巴西、英國。
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不僅推動了國內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為動力電池等核心產業鏈的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從全球市場來看,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705.5GWh,同比增長 38.6%。其中,中國企業占據全球裝機量十強中的6席,2023年全球市場份額達63.5%。
從國內市場看,2023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387.7GWh,同比增長31.6%。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261.0GWh,同比增長67.3%。寧德時代以43%的市占率排名第一,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和國軒高科分別位列第二至第五名。電池企業梯隊分層明顯,前三家占有接近80%市場份額,前十占比高達94.8%,尾部動力電池企業面臨淘汰風險。
報告指出,隨著電動化的逐漸深入,我國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換電網絡,構建了“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2023年,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增加339萬臺,保有量達860萬臺,同比增長65.0%。建成換電站3567座,同比增長80.8%。
綜合來看,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出口、補能網絡和供應鏈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此時代機遇下,仍有諸多挑戰就在眼前。
一方面、傳統燃油車企業面臨轉型挑戰,國內燃油乘用車市場在加速萎縮,新能源乘用車已經形成快速增長之勢,然而當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無法盈利。車企需要保住市場份額,轉型壓力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歐美出臺相關法規,推動其供應鏈本土化發展,構建對我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出口貿易壁壘。
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全方位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促進融通合作,引導企業加快電動化轉型,維持整體汽車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
這也是江蘇省舉辦此類對接會的意義之一。
江蘇省的先鋒作用
汽車零部件是江蘇省傳統優勢產業,配套體系完善,基本涵蓋了動力系統、傳動系統、車身系統、汽車電子以及智能網聯等全產業鏈。
根據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二處處長、省汽車工業辦公室主任熊斌謙發布的《江蘇省2023年新能源汽車集群發展報告》,2023年,江蘇省汽車零部件產業鏈規上企業近3000家,實現開票銷售1.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穩居全國前列,擁有從業人員64.9萬人,其中研發人員超過8萬人。
近年來,江蘇省將新能源汽車列入全省重點培育的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推動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與產業規模增長迅速。
蘇州、常州、南京、無錫等城市引領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各市因地制宜、各有側重,在“三電”自動駕駛及座艙系統等方面錯位布局,帶動江蘇省成為國內輻射中心和海外出口基地。
對于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布局,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裝車量排名前十的電芯企業均在江蘇布局。2023年,在電池價格走低的情況下,江蘇省電芯企業全年營收、利潤仍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分別增長30.7%和12.1%。
本土總部型企業中創新航累計裝機量排名國內第3,市占率近8.5%。此外江蘇省內時代上汽、SK新能源、孚能科技等龍頭企業制造基地動力電池銷量實現了50%以上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江蘇省也擁有較為齊全的產業鏈,基本涵蓋整車制造、電堆及系統等關鍵環節,電堆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優勢明顯。
針對新能源整車制造,江蘇省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104.7萬輛,同比增長52.4%,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比重達到10.9%,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高于汽車產量全國占比4.3個百分點。
常州、南京、泰州、鎮江、徐州等5市新能源汽車產量位于江蘇省前列,產量分別為67.8萬輛、20.4萬輛、9.3萬輛、3.0萬輛和1.7萬輛,全省占比分別為64.8%、19.5%、8.9%、2.9%和1.6%,合計占比97.6%。
從產品結構來看,2023年江蘇省純電動汽車產量為64.7萬輛,占比61.8%,同比增長28.5%;混合動力汽車產量為39.9萬輛,占比為38.1%,同比增長118.2%。
混合動力汽車占比高于全國8.1個百分點,主要是理想汽車在江蘇新能源汽車產量中占比高,其產品以混合動力(增程式)為主。
綜合來看,汽車產業作為江蘇省的重要優勢產業和核心產業,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張星表示,省工信廳將發揮整車引領作用,促進上下游的緊密協同,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加強整零緊密合作,有效推動技術研發創新,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實現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