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我們的成本下降15%到20%,每年可節約資金1.2億元到1.6億元,為企業發展釋放了巨大紅利。”近日,湖北鑫資再生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資集團”)主要負責人說。
這家企業所在的十堰市房縣,地處山區,僅靠公路與外界相連,交通物流之于地方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年初,房縣打造的全省首個區域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啟動運營,并順利接入湖北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以供應鏈思維破解物流行業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成本高企、效率低下等問題。
運行近半年時間,這一供應鏈物流平臺為企業、行業、產業發展帶來了哪些變化?
惠及企業 找車就像網購一樣便捷
5月31日9時不到,位于城關鎮的房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大門前,貨車已開始排隊入場。從全國各地運到房縣的廢舊小家電在產業園里拆解后,將變成塑料、鋁、銅等再生資源。
今年以來,受益于運輸成本的下降,鑫資集團的發展質效顯著提升。
以往,受制于交通瓶頸,鑫資集團備受“找車難”折磨。而且,鑫資集團每天有200臺次貨車進出產業園,全年物流費用曾高達8億元。
“本地物流市場規模小、能力弱,難以滿足鑫資集團用車需求。長期依賴外地調車、APP平臺叫車,成本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企業發展。”房縣交通物流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2023年,鑫資集團綜合物流成本為每噸320元,平均找車時間為7到10天。因缺少信息化手段,鑫資集團甚至采取“建群吆喝”的形式發布需求、尋找運力,效率低、管理難。
今年年初,依托湖北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打造的房縣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啟動運營,鑫資集團首批簽約入鏈。
“打開小程序,輸入用車需求,系統就能自動匹配出最合適的運力。”平臺建設運營方、房縣交建集團總工程師浦晗說,通過將全國范圍內與房縣有物流往來的車輛集納成一片“運力池”,找車就像網上購物一樣便捷。
5個月過去,鑫資集團已從“社會找車”全面轉向“平臺找車”,綜合物流成本下降至每噸260元,降幅近20%,平均找車時間壓減到3天左右。
規范行業 17家物流企業告別惡性競爭
惠及企業的同時,平臺也在助力房縣規范物流行業。
“平臺不僅集散了服務于鑫資集團這些企業大件快遞需求的運力,也讓房縣本地17家主營零擔物流的‘散兵游勇’企業實現了規范經營。”
據介紹,由于房縣物流行業整體呈現小、散、弱的狀態,以往企業三天兩頭打價格戰,導致的惡性競爭讓物流企業普遍“壓貨”等拼車,貨物在站里等個三五天是常態,客戶叫苦不迭。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出現,讓房縣物流行業實現充分競爭,市場得以凈化。
房縣安能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平臺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對物流企業“實時畫像”, “時效性如何、講不講誠信、服務質量好不好……客戶都可以評價。綜合評分高的企業,在搜索列表中靠前顯示,自然受青睞。”
據了解,前期走訪調研時,17家物流企業都表達了對價格戰的深惡痛絕,“平臺讓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線,當然得到支持。”
過去3個月,安能物流貨運量均超過350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除為行業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外,平臺也讓房縣居民收寄快遞更高效、更實惠。
湖北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有關負責人介紹,因為物流行業欠發達,過去在房縣發一單快遞,均價往往超過8元,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平臺則通過攜手中國郵政統籌運力資源,可讓每單快遞的價格低至5元以下。
浦晗介紹,房縣即將啟動面積達116畝的專業化物流園區建設。 “未來,物流相關企業將集中到園區發展,實現專業化、規范化、體系化運營。”
賦能產業 全新物流格局激活當地產業發展
進入6月,房縣日間最高溫度突破30度,采訪過程中,安能物流不時接到由房縣發往全國各地的黃酒運輸訂單。
據介紹,為確保產品品質,過去低溫天氣才有客戶通過快遞寄黃酒。隨著物流供應鏈不斷完善,物流企業基本告別“壓貨”, “貨到站里馬上發出”讓更多對運輸時效敏感的本地農產品有了穩定便捷的外運途徑。
鑫資集團和房縣安能物流正在經歷的點滴變化,印證了重塑物流格局對當地產業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
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房縣經濟發展質效與物流成本高低緊密相關。破局的關鍵在于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通過省級平臺賦能,幫助地方平臺實現信息撮合、智能調度、私域運力池等服務能力。”湖北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有關負責人說。作為全省首個區域平臺,房縣“吃螃蟹”的案例充分說明,調度效率提上去、物流成本降下來,產業活力才能真正得以激發。
目前,房縣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已吸引8家本地核心企業、17家物流企業入駐,運力池內擁有注冊車輛近4000臺,年初試運營至今累計實現交易額2000余萬元。
“除房縣外,京山等地也正規劃打造區域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湖北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牽頭建設單位、湖北港口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區域平臺加速鋪開的同時,省級平臺也在不斷加強能力建設。目前省級平臺已經歸集數據超過6億條,平臺用戶超過2200家,交易額超過150億元。通過橫向打造“1+N”數字賦能重點產業平臺服務格局,縱向打造“1+N”省市(州)縣貫通融合發展服務格局,全省“物流一張網”正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