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省委金融辦、省發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十一部門印發《
貴州省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實施方案》黔工信〔2024〕38號(以下稱“實施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起草背景
圍繞省委省政府主戰略主定位部署,全省上下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充分發揮貴州省生態優勢、立足產業基礎、做足特色文章,推進貴州省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建設,促進特色食品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發展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推動辣椒、酸湯、刺梨、茶、天然飲用水等傳統優勢食品、特色食品聚集效應不斷凸顯,產業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持續提升,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消費〔2023〕31號),推動貴州省傳統優勢、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聯合省直有關部門制定了《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總體要求
《實施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以服務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立足貴州特色優勢農產品資源基礎、生態食品產業發展優勢,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應用現代工藝技術和設備,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打造特色食品產業,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潛力,推動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走出貴州、走遍全國、走向世界。
三、《實施方案》發展目標
《實施方案》以推進生產人民群眾喜愛、生態健康的美食產品作為主攻方向,打造3-5個貴州省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培育20個左右貴州省具有示范性的特色食品產業。推進貴州酸湯、貴州辣椒、貴州刺梨、多彩貴州水、貴州米粉等一批“貴”字號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到2027年,全省生態食品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培育一批50億元、10億元、5億元、1億元艦隊企業。
四、《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結合貴州省生態食品產業資源優勢、發展基礎、規劃布局、龍頭企業等情況,從十個方面提出推進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特色食品產業的主要任務。
(一)筑牢產區發展基礎。支持各地結合原料優勢、產業基礎、飲食文化,發展生態食品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支持其余市(州)結合實際,指導重點縣(市、區)確定食品主導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編制產業鏈圖、在建項目、在談項目、擬招企業(一圖三清單)。
(二)深化大中小企業培育。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為抓手,持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打造更多食品行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助推企業上市。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市場品牌、拳頭產品。
(三)開展產業鏈協同合作。支持各地在建鏈、延鏈、強鏈上取得更大突破,打造農產品集散、冷鏈物流、產品展銷中心等。完善金融服務、網絡服務、科技服務等平臺建設,為產業集聚創造優良環境。
(四)增強優質原料保障。圍繞糧食安全、食品產業發展需求,加大對保障型、特色型、稀有類農產品資源的開發利用。開展加工專用品種培育、種植和創新利用,優化原料品質和加工性能,擴大適用范圍。不斷完善龍頭企業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在保證“原汁原味”基礎上,推動各環節共享增值收益。
(五)推進技術及設備升級。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增強產品共性基礎技術服務能力,支持食品企業、裝備制造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構建關鍵技術裝備創新應用聯合體,逐步提升重要裝備供給能力。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術改造,積極應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不斷提升工藝裝備水平。
(六)創新產品包裝設計。支持食品企業提升工業設計能力水平,注重文化創意融合、品牌價值提升和用戶體驗,提升食品個性化定制、原創設計能力,全面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有關標準和規定要求,推廣一批貴州食品行業綠色工廠、綠色包裝先進典型。
(七)做好質量安全保障。推進企業提升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加強生產全過程風險防控,確保產品出廠合格。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質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有機產品等。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
(八)強化文化挖掘賦能。深入挖掘貴州文化資源,講好酸、辣、糯、香、鮮、野等貴州飲食文化故事,為積淀“貴州生態美食品•吃出健康好味道”品牌文化打牢基礎,推動老字號創新,促進非物質文化融入特色食品開發,鼓勵將傳統飲食制作技藝與現代食品生產技術工藝合理結合。
(九)積極擴大品牌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行業組織為紐帶,凝聚共識,探索通過省域或地域冠名的形式,推進酸湯、刺梨、辣椒、米粉、飲用水等運用集體商標,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協同打造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以品牌引領積極拓展省外、國際市場。
(十)加速數字化和新業態更新。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產品迭代更新,提升供給與需求適配性。培育創新業態,推進各類特色小吃產業化發展。打造多元消費環境,引導推廣新業態商業新模式。
五、《實施方案》保障措施
《實施方案》從推進形成產業發展的合力、強化政策支持、抓好標準引領、人才支撐等方面提出四項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加強省、市、縣三級聯動,深化政產學研金銷協同合作,深化推進貴州省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培育,支持各市(州)、縣(市、區)選擇具有代表性、優勢突出的傳統食品、特色產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
(二)強化支持政策。統籌各級專項資金,支持傳統食品、特色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工藝技術提升、加工產線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推進各類基金、金融資金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建設完善產業鏈,助力釋放產業發展潛力。
(三)健全標準體系。支持推進編制或修訂酸湯、刺梨、辣椒等特色食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針對特色食品標準立項需求和建議,組織研究制定相關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四)加快人才培養。完善行業人才培養體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培養貴州省傳統食品、特色食品領域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