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是“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
在“雙碳”背景下,北京市能源轉型正逐“綠”前行。上半年,全市能源供應平穩、設施提質升級、綠色轉型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過去半年來,首都能源工作有哪些亮點成果?如何擦亮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本期“我們這半年”,發改君將與大家一起開啟這份“能源答卷”。
能源供需平穩、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今年1—6月,全社會用電量67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天然氣用氣量103.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汽柴油銷售量226.2萬噸,同比下降1.2%。
總體上看,上半年全市能源供需基本平衡、運行整體平穩。
能源設施韌性水平持續提升
堅持適度超前,高標準建設首都數智化堅強電網。科學城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全市220千伏變電站累計達到104座,110千伏變電站累計達到463座。
燃氣設施保障能力不斷加強。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二期工程6月底投產,新增應急儲備能力約4.8億立方米。
城市熱網韌性持續增強。全面推進實施南北聯通線—銀河大街熱力管線等工程建設。
加快推動老舊管線更新改造。2024年計劃改造天然氣管線609公里,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時期1422公里的改造任務目標,截至6月底已實施改造210公里;供熱管線計劃改造597公里,截至6月底已實施改造322公里。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扎實推進
持續擴大外調綠電規模,積極推進市場化交易,外調綠電170.3億千瓦時。
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北京奔馳組件級智能監控60MW光伏先進技術示范項目開工建設,6月底,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88.8萬千瓦,同比增長8.2%,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占全市總發電裝機規模比重達到20.8%。
綠電消納197.6億千瓦時,同比提高17.9%,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29.4%,高于國家考核指標4.1個百分點。
積極推進供熱綠色化、多元化、智慧化發展,推進17座燃油鍋爐清潔改造,高井、京西等2座電廠煙氣余熱利用項目已取得立項批復,新增新能源供熱面積101萬平方米,累計達到1.25億平方米,印發《關于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全面支持供熱管網更新及智能化改造項目的實施細則》,提高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比例達到50%。
能源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設施建設,研究制定本市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超級充電站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實施《關于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先進充電設施示范項目的實施細則》。截至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87萬輛,年度新增9.7萬輛;建成充電樁38.07萬個,年度新增6.52萬個。
積極推廣先進技術示范應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綠色供用能和碳管理等2個項目成功入選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海淀區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納入全國試點范圍。持續推進氫能產業化項目試點。
京津冀能源協同合作全方位拓展
為進一步推進京津冀三地區域能源設施互聯互通、協同綠色低碳轉型,成立京津冀能源協同領導小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發展改革部門聯合印發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及年度工作計劃,充分發揮央地協同、三地聯動的合力作用,共同推動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
逐“綠”向“新”,奮力譜寫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下一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十五五”能源規劃前期研究工作,會同相關部門深入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建設首都數智化堅強電網,實施張北—勝利特高壓通道建設,推進雄安—新航城等500千伏跨省跨區下送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實施CBD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產柴務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滿足重點區域用電需求。
推動抽水蓄能、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發展,多措并舉提升系統調節能力,結合超充、算力中心等發展,加快智能配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持續完善城鎮燃氣輸配系統。積極開展鍋爐煙氣余熱回收,扎實推進城市熱網低溫化、智能化改造,不斷提升新能源供熱發展質量和規模。
著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超級充電設施布局建設、低碳零碳產業園區培育發展,推動新型儲能安全有序發展和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多場景示范應用。
通過推動能源供給側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消費側高效化、減量化、電氣化,實現首都能源體系韌性更強、結構更綠、技術更新、治理更實、安全更穩。我們將加快構建多元化能源供給體系,推進形成消費側轉型合力,加快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