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發布了《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針對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多項具體舉措。其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也被列為2024—2027年重點開展的9項專項行動之一。
聚焦行業核心問題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駛入“快車道”,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對配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電動汽車電池作為儲能資源,為電力系統靈活調節提供了更多選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494.4萬輛,同比增長32%,市場占有率達到35.2%。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也在穩步增長,到今年上半年總體規模已超過1000萬臺。當下,充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已初步建成,能夠基本滿足全國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主要負責人對外表示,針對電動汽車大規模充電需求及儲能資源的有效利用,《行動方案》提出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加強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建立健全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加快推動電動汽車與能源轉型融合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行動方案》中提到的擴大高速公路充電網絡覆蓋范圍、推廣智能有序充電、加快標準修訂等,都是目前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比如,以“兩區”(居住區、辦公區)、“三中心”(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為重點,因地制宜布局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擴大高速公路充電網絡覆蓋范圍并加強節假日充電服務保障,有效增加農村地區充電設施,逐步構建日益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加快以快充技術為代表的先進充換電技術標準制修訂,探索建立車網互動相關標準,健全完善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標準體系,提升標準國際化引領能力。
車網互動是發展關鍵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與滲透率逐漸提升,其在電化學儲能體系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在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提到,今年第一季度,電動汽車高速發展拉動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了70.1%。
新能源汽車作為分布均勻的靈活資源,用得好,可以平衡電力系統的新能源波動;用得不好,將對電力系統造成巨大沖擊。《行動方案》中也特別指出,在電動汽車發展規模較大的重點省份,組織開展配電網可接入充電設施容量研究。
按照工信部的規劃,2025年,國內車樁比將實現2:1,2030年實現1:1。從充電基礎設施的政策端來看,“十三五”期間已形成中央政策指導、地方配套實施細則的配套體系。在我國充換電基礎設施產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車網互動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指出,車網互動是一項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工程,實現大規模車網互動需要政府頂層設計、各方通力合作。除了政策,車網互動還面臨規模、模式、技術、標準等方面的難題。
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這也是國內首個車網互動的頂層設計文件。
此次《行動方案》指出,充分利用電動汽車儲能資源,全面推廣智能有序充電。支持開展車、樁、站、網融合互動探索,研究完善電動汽車充電分時電價政策,探索放電價格機制,推動電動汽車參與電力系統互動。
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車網互動還存在瓶頸,隨著技術進步、電池安全性提升、車主認知改變,可以打通相關障礙,解除顧慮,做到零成本用車,甚至讓電動汽車每天賺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