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于機器的智能、監控和連接被內置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商業和民用應用的設備和系統中,物聯網正在對我們的生活和生計產生更大的影響。以下是2025年及以后最值得關注的物聯網趨勢。
2025年及以后的物聯網驅動因素
1、 全面AI化:從消費爆發到工業優化與醫療創新
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領域,物聯網模組的需求急速上升。AI大模型與物聯網結合,將在2025年實現全面的行業落地。這包括邊端AI與云端AI的融合,使得邊緣側AI成為獨立決策單元。在消費級市場,智能終端將更加聰明,能夠主動預測用戶需求。在工業領域,AI將深入挖掘生產瓶頸、提升庫存管理與設備運維效率。AI醫療健康設備的崛起,如智能血壓計、可穿戴心電檢測儀等設備將內置AI分析模塊。
2、通信技術的多樣化發展
NB-IoT、Cat.1、5G RedCap等一系列新技術正在構建起覆蓋各類場景的移動物聯網體系。5G網絡的高速、低延遲特點為AIoT設備提供了更加穩定的網絡連接。
3、數據流中使用數據成為創新的關鍵
數據所有權發生變化,使用數據流中的數據成為創新的關鍵。
4、 新技術發展
物聯網正在吸引許多新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將推動2025年及以后的增長。這些發展包括計算機架構的變化,這將影響數據在數據中心和網絡邊緣存儲和處理的方式。新的小芯片封裝技術將實現更密集、更專業的基于芯片的系統。
5、系統分解可實現更高效的數據處理
分解傳統數據中心服務器并組成虛擬計算系統,將實現更高效的數據處理、更低的功耗和更可持續的計算。
6、新的芯片設計和標準
隨著小芯片的引入,傳統的半導體器件設計也正在經歷自身的分解。Chiplet將許多傳統CPU功能分離成更小的芯片。UCIe標準使來自許多制造商的專用芯片能夠組合在一個緊湊的封裝中。
7、物聯網的新興非易失性或持久性內存技術
DRAM、NAND閃存和其他物聯網設備重要半導體價格的下降,以及這些
存儲設備密度的增加,將有助于降低物聯網設備的成本并提高其性能。新興的非易失性或持久性內存技術,特別是28nm以下設計中的代碼存儲,如磁性RAM(MRAM)和電阻RAM(RRAM),用于一些消費物聯網設備。
綜上所述,這些趨勢將共同塑造2025年及以后物聯網的發展方向,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擴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