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智元
機器人超6億的A3輪、銀河通用機器人7億元的天使輪后,人形機器人領域再現大額融資景象。
近日,傅利葉宣布已完成新一輪融資,E系列融資金額合計達到近8億元。本輪融資由國鑫投資、浦東創投、張江科投、張科垚坤基金、Prosperity7、鈞山資本等機構共同參與。
在這之中,既有多位上海“國字號”力量,如國鑫投資、浦東創投、張江科投、張科垚坤基金;也有沙特阿美旗下風投基金Prosperity7,曾投過節卡機器人、穹徹智能等。
天眼查顯示,在E系列之前,傅利葉已然成功走過9輪融資之路,背后的資本力量堪稱業績翹楚,包括國內最大的商業化募集母基金前海母基金,國資背景機構國中資本、臨港科創投等。其中,在D輪中,軟銀集團的軟銀愿景二號基金聯合阿里吳泳銘創立的元璟資本等VC,共注入高達4億人民幣的巨額資金。
接下來,傅利葉將繼續推進人形機器人開發,圍繞“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GRx六邊形”技術框架,打造更加靈活、更開放、更智能的產品,以推動機器人技術在更多商業化場景的落地應用。
康復與人形機器人雙雄版圖
顧捷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動力機械系,是一名連續創業者。
2012年,科技部發布了《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將醫療康復機器人作為發展目標之一。同年,全國老齡辦首先提出了“智能化養老”的理念。
這一系列舉措,悄然為康復機器人的成長埋下了種子。
顧捷基于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成立了從事多體位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和數字化康復解決方案系列產品研發的璟和技創。后該公司被中國康復領域龍頭企業“錢璟集團”買走。
2015年,顧捷又創立了傅利葉—一家行業領先的通用機器人公司,涵蓋人形機器人核心業務與智能康復解決方案。
起初,傅利葉主攻方向是康復機器人,先是推出首款上肢康復機器人Fourier M2,并于2018年首次叩開北美市場大門;后研發國內首款具備觸覺功能的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Fourier X1,這也是業界首款帶有“觸覺”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除了在上肢與下肢康復機器人的建樹外,2023年,傅利葉自主研發MetaMotus™Galileo伽利略系統。這是國內首創的人體運動量化研究與康復系統,整合虛擬現實、機器人、生物力學、可穿戴技術等。
發展至今,傅利葉有 30 多個品類產品,構建起堅不可摧的產品矩陣,廣泛覆蓋上、下肢康復機器人,運動與平衡訓練系統,物理因子治療系列等諸多領域,當之無愧地成為智能康復領域的龍頭。
核心技術攻堅與工業場景 “試煉”
2019年,人形機器人正處于技術革新與市場探索的關鍵交匯點。顧捷帶著在康復機器人積攢的深厚研發“家底”,闖入了這條充滿無限潛力卻又荊棘密布的賽道。
傅利葉于2023年推出首款人形機器人GR-1并率先實現量產,交付量已超過100臺;
2024年發布了新一代通用人形機器人GR-2,在身高、體重、自由度、負載、續航、外觀設計、關節布置、靈巧手性能等方面進行了升級。
今年7月,傅利葉人形機器人已進入上汽通用汽車金橋豪華車工廠和奧特能超級工廠開啟 “實習” 之旅,完成帶電高壓零部件安裝、高精度操作等一系列任務。
傅利葉的卓越成就并非僅僅局限于機器人本體的打造,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也始終堅守自主研發的陣地。如,全系列7款不同型號的人形專用FSA執行器,為機器人提供更強勁動力;12自由度靈巧手,配備6個陣列式觸覺傳感器,實現精準力控抓取。
綜上來看,一方面傅利葉在技術發展全方面,無論是本體還是零部件,已然構筑起全方位的壁壘。
另一方面,它精準錨定這個時代賦予的兩大核心機遇:其一,聚焦場景落地實踐。要知道,人形機器人能否成功融入現實場景,向來是行業矚目的焦點議題。
傅利葉首倡“產品六邊形”標準,將運動智能、認知智能、靈巧作業、仿生設計、用戶體驗、以及商業化應用六個關鍵維度進行集成,以此作為衡量基準,持續推動產品迭代與創新突破。這恰似為人形機器人打造了一套“進化指南”。
其二,緊跟AI時代浪潮。無可否認,大模型、具身智能等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橫空出世,宛如一場科技領域的“文藝復興”,讓機器人得以掙脫傳統束縛,解鎖無限可能。
傅利葉打造的GRx系列,從誕生之初便烙印上“為AI而生”的鮮明基因,其產品目標也是“為AI打造最佳的具身本體”。
今天,有媒體消息稱,英偉達CEO黃仁勛直言,最終AI會進化出“智能體”和物理性AI機器人。
我們不妨大膽猜測,未來,當AI的超強“腦力”與機器人的靈活“軀體”無縫對接,所迸發的創新火花足以顛覆傳統認知,重塑人機協作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