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國際汽車巨頭日產汽車宣布在日本北九州市建設下一代電動汽車電池工廠。該工廠將生產下一代磷酸鐵鋰(LFP)電池,年產能為5GWh,預計投資1533億日元(約71.56億元人民幣),計劃最早于2028年將其安裝在輕型電動汽車上。
日產汽車自建電池工廠并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并不令人意外。維科網鋰電注意到,在2024年9月,日產曾宣布 其車載磷酸鐵鋰(LFP)電池的開發和大規模生產已獲得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的認證。
彼時,日產汽車稱,日產沒有從中國公司購買電動汽車電池,而是大膽且令人欽佩地再次專注于努力為自己提供所需的核心電動汽車電池,以引領未來之路。“通過開發和大規模生產 LFP 電池,日產旨在通過加強日本政府政策中的
蓄電池供應鏈,并推廣使用配備 LFP 電池的電動汽車,在日本建立一個基地。”
日產的電動化規劃
過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日產汽車,顯得很保守,雖然其在純電動(BEV)、混合動力(HEV)、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和燃料電池(氫能)等多路徑技術都沒有放棄,但未取得好成績。
日產曾在其中期經營戰略“The Arc日產電弧計劃”中提出:到2030年將電動車占比提升至40%,并計劃在2025-2026財年推出多款PHEV車型。
11月5日,日產汽車公布的在中國市場的最新愿景是:到 2026 財年,計劃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推出 8 款新能源車型,其中包括 5 款日產品牌車型。
日產在華產品陣容包括日產(東風日產及進口)、啟辰、英菲尼迪等品牌。
日產的業績不佳
日產汽車11月7日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財季經營利潤329億日元,遠低于市場預期的668億日元;凈虧損為93.4億日元(約4.33億元人民幣);銷售凈額同比下滑5.08%至2.99萬億日元(約1392.89億元人民幣)。
另外,因中國等關鍵市場持續面臨挑戰,日產汽車宣布下調本財年全年經營利潤預期,由原先的5000億日元下調至1500億日元(約69.88億元人民幣);銷售凈額由原先的14.00萬億日元下調至12.70萬億日元。
經營利潤從5000億日元下調至1500億日元,降幅高達70%!
計劃裁員9000人
據多家媒體報道,11月7日,日產汽車宣布將把全球產能削減20%,同時裁員9000人,主要緣于在美國和中國市場銷售狀況不佳。
報道指出,除了下調年度利潤預期和裁員措施外,日產汽車正采取包括降低銷售、綜合及行政開支,降低成本,優化資產組合等措施,希望以此扭轉業績。
日產社長內田誠表示:“市場環境極為嚴峻。我們的核心車型銷售沒有達到預期。”內田誠宣布,他為業績惡化承擔責任,自愿減薪50%。
已啟動與本田汽車的合并
12月23日,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宣布正式啟動合并,“大體框架已經敲定,開始磋商細節問題,預估6個月內可以完成所有細節對接。”
據了解,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計劃共同出資成立控股公司,雙方均作為該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進行合并,合并后可實現整體年銷售額超30萬億日元、年營業利潤超3萬億日元的目標。
據文件顯示,控股公司董事會超半數成員將由本田提名,其中控股公司將由本田持股過半,控股公司計劃2026年8月上市,本田和日產將隨之退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