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中國半導體設備行業迎來標志性事件——北方華創宣布以16.9億元收購芯源微9.49%股份,并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通過增持取得控制權?。此次交易不僅是兩家龍頭企業資源的深度整合,更標志著中國半導體設備行業從“單點突破”向“全產業鏈協同”的戰略轉型。
據芯源微發布公告顯示,因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沈陽先進制造技術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進制造”)于2025年3月10日與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華創”)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先進制造擬將其持有的19064915股公司股份以88.48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北方華創,占公司總股本的9.49%。
此外,同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沈陽中科天盛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天盛”)擬通過公開征集轉讓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全部股份1689975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41%。北方華創將積極通過參與公開掛牌競買等方式繼續增持公司股份并取得對公司的控制權。芯源微股票自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開市起復牌。
北方華創表示,本次交易基于公司發展戰略進行,旨在發揮協同效應,提高股東回報。
在半導體裝備業務板塊,北方華創的主要產品包括刻蝕、薄膜沉積、爐管、清洗、快速退火和晶體生長等核心工藝裝備,芯源微的主要產品包括涂膠顯影設備等核心工藝裝備。雙方同屬集成電路裝備行業,但產品布局有所不同,具有互補性,有利于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
據了解,芯源微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發起創建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半導體生產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半導體裝備與工藝整體解決方案。
2024年,芯源微實現營業總收入17.7億元,同比增長3.0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11億元,同比下降15.85%;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凈利潤8175.36萬元,同比下降56.32%。
對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凈利潤下降原因,芯源微提及三方面:一是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研發費用增加;二是報告期內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成本費用增加;三是報告期內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增加。
北方華創成立于2001年9月,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北方華創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及鋰電裝備、精密元器件業務,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北方華創預計2024年實現營收276億元至31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00%至43.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7億元至5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60%至52.60%。
目前,北方華創是唯一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根據CINNOResearch數據,2024年,北方華創憑借其在刻蝕、薄膜沉積和清洗設備方面的專業技能,全球排名從第十位升至第六位。
從產業背景看,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長期被美日歐企業主導,國產化率不足20%?。近年來,中美之間的沖突不斷升級,尤其是在半導體行業。美國對中國實施嚴格的出口限制,限制其獲得突破性的半導體技術和設備。
然而,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近五年實現了飛躍式增長和持續的技術突破。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華海清科、盛美上海等中國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迅速崛起,在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清洗設備等領域取得突破,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此次北方華創戰略入股芯源微,無疑是國產半導體行業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重磅舉措。在全球半導體格局風云變幻,美日歐長期壟斷、外部限制重重的困境下,兩家企業的攜手為行業注入強心劑。
北方華創和芯源微均為國產半導體設備領域的中流砥柱,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得以高效整合。這不僅能加速產品研發迭代,進一步攻克如高端芯片制造關鍵設備的難題,提升國產替代的速度與質量,更向全球展現中國半導體產業團結奮進、自主突圍的決心,有望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開辟更大天地,推動我國半導體產業鏈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