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國際化、專業化等特色凸顯
——2025珠海國際海洋智能科技展覽會圓滿閉幕
近日,由珠海市會展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市海洋集團發展有限公司、中青博聯整合營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珠海國際海洋智能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海洋科技展)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圓滿閉幕。
本屆海洋科技展以“智匯海洋,科創未來”為主題,將海洋-空天-智能三位一體深入融合,推出展覽展示、會議論壇和配套活動三大內容板塊,匯聚海洋經濟與無人機產業的創新力量,打造技術研發、場景落地與商業轉化的核心樞紐。展期三天,吸引了200余家展商、1200余件展品參展,舉辦各類會議論壇活動20余場,150余位國內外政商學界重磅嘉賓演講,超過1.5萬人次專業觀眾入場參觀,智能化、國際化、專業化、多元化、綠色化等特色凸顯,為全面助力珠海加快建設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打造“海上新廣東”搭建了“藍色交流與合作平臺”。
開幕式上有來自海洋科技展各主辦單位、廣東省有關單位領導、相關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參展商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等參加。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屈家樹,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蘇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廣東海洋協會會長向輝明,中國法國工商會常務副會長、執行委員會成員Fabien PACORY,美國船級社(中國)有限公司水下和采礦運營總經理Andrew Lipman,“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體與集成項目負責人崔維成,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徐天,珠海市委軍民融合辦常務副主任林粵海,珠海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扶志,珠海市海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凱斌,珠海市會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江南等領導共同啟動開幕。

展商云集,智能化特色凸顯
本屆展會匯聚超200家海洋領域企業精彩亮相,展會面積3萬平方米,吸引了中航工業通飛、中船黃埔文沖、青島澎湃海洋、天津瀚海藍帆海洋科技、翱飛(無錫)科技、深圳朗誠科技、廣州海工船舶、珠海天岳、珠海中科慧智科技、珠海海衛科技、珠海市海洋集團、南方海洋實驗室(珠海)、哈爾濱工程大學、浙江大學、廣東海洋協會、英國標準協會(BSI)、奧地利巴合曼(Bachmann)等國內外海洋智能技術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學術協會參展,全方位展示海洋智能及無人裝備、海洋新能源、智慧船舶、海洋新材料、海洋牧場及深海養殖、游艇、海島開發及旅游等領域新展品、新技術、新成果。

其中,中航工業通飛攜剛獲型號合格證(TC)的AG600亮相,讓觀眾近距離一睹國之重器風采。同時還帶來無人機智能自主作業系統(IAO)、AS700載人飛艇、西銳SR20飛機、AC312E直升機、AC332直升機等,全方位展示了空海聯動的創新成果;中船黃埔文沖攜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國內首艘48000方液化石油氣/液氨運輸船、國內現役起重能力最大的“白鶴灘”2000噸自升自航一體化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無人智能母船“珠海云”等展品參展,充分彰顯了我國海洋裝備制造硬核實力;哈爾濱工程大學帶來國內首艘高速復合動力全自主無人艇“天行一號”,以及“北海號”無人艇等展品;青島澎湃海洋、天津瀚海藍帆海洋科技、翱飛(無錫)科技等多家企業攜自主式潛航器(AUV)、海上平臺、無人艇等自主研發的前沿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英國標準協會(BSI)聚焦數字信任與可持續發展領域,通過國際標準認證、合規咨詢及數字化轉型服務,為海洋產業提供全鏈條賦能方案,助力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

同時,在本屆海洋科技展上,眾多珠海制造的海洋裝備紛紛亮相,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充分展現了“珠海智造”的實力與魅力。其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攜新型深海養殖平臺“珠海琴”、底式桁架平臺、組合式桁架平臺等展品參展,同時還開放“珠海云”號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與珠海海洋科普中心,供廣大參展商與專業觀眾參觀;珠海市海洋集團展示了智能養殖平臺,實現養殖過程數字化管理;珠海低空投展示了低空立體交通管理與服務系統、空天地一體化低空數智巡檢系統、城市低空應用創新場景等,為城市低空飛行活動的有序進行及城市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珠海中科慧智科技重點展示了一系列低空保障系統、水預警探測系統、重要區域安防系統、無人機防御系統及機場飛行安全保障系統;珠海小鯨大合科技帶來了系列化智能電動游船模型,致力于推動船舶的電動化、智能化和標準化。

為構建低空技術與深海科技的雙向賦能平臺,實現全球首個“空域聯網、海域聯動”的海洋智能生態盛會,本屆展會規劃設置了無人機專區,廣東企航科技有限公司、邊鋒智驅科技有限公司、鳳凰金翼通用航空科技、珠海天空速遞有限公司等無人機制造商、技術研發商、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及相關配套企業參展,展示內容涵蓋海洋觀測、監測、測繪、應急救援等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創新應用,助力推動海洋無人機技術發展與產業升級。
大咖齊聚,專業化氛圍濃厚
為促進海洋產業發展、推動行業交流,本屆展會同期舉辦了20余場專業論壇及技術研討活動,特邀海洋領域15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與杰出企業家齊聚一堂,圍繞行業前沿熱點展開深入探討,打造兼具行業高度與專業深度的多維度品牌論壇。其中包括品牌主論壇“大灣區海洋發展論壇”以及“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推介會”“2025粵港澳大灣區游艇產業合作論壇”“粵港澳休閑船艇產業配套政策前景展望論壇”“低空+海洋經濟融合發展供需研討會”“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暨智慧漁業發展論壇”“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新能源專題論壇”“第四屆水下無人系統前沿科技論壇”等分論壇。
其中,在大灣區海洋發展論壇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中國法國工商會常務副會長、執行委員會成員Fabien PACORY,“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體與集成項目負責人崔維成,美國船級社(中國)有限公司水下和采礦運營總經理Andrew Lipman,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上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盛松偉等領導嘉賓作主旨演講。陳大可院士以“智能科技賦能深海探測”為主題,講述了業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思路;Fabien PACORY常務副會長全方位介紹了法國及歐洲在海洋智能科技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及政策等;崔維成設計師講述了中國深海探測技術最新研究成果和突破,讓觀眾了解了未來深海探測與資源開發的前沿方向;Andrew Lipman運營總經理聚焦海洋工程、船舶安全與智能航運領域,向大家講解了國際海洋工程標準最新趨勢;盛松偉主任發表了主題為“海上風電制氫”的主旨演講,深入介紹了“海洋能源+”創新模式新可能。

在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推介會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教授孫冬柏,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試驗場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路寬,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五〇試驗場科技委主任、研究員江南等多位業界權威專家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深入剖析了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的發展歷程、產業帶動作用及技術前沿動態。來自政府、產業、學術及研究領域的六位資深專家通過圓桌會議形式,圍繞“機制破局、技術攻堅、效能革命、AI賦能、通信突圍及模式探討”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共同探尋如何讓試驗場成為海洋產業發展的“孵化器、加速器、倍增器”。

在低空+海洋經濟融合發展供需研討會上,來自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國際船舶海工網兼低空天地平臺、深圳市數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行業單位代表圍繞空天一體化感知技術研發應用、低空技術在海洋產業的應用實踐、AI賦能海洋應用等議題發表精彩演講,為如何推動海洋資源和空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資源整合、促進海洋與低空技術的融合發展、提升海洋和空域的安全水平出謀劃策。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新能源專題論壇邀請了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程亮,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國家級人才、國際知名學者陳建飛,廣東省海洋能源裝備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張永康,長三角船舶與海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崔琳等20位業內專家呈現了16場精彩的主題分享,參會者共同探討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未來研究方向。

為促進產業高效對接,展會期間舉辦了多方向、多維度的項目推介簽約會、新成果發布會、新案例分享會、新項目定制化洽談會、B2B商務對接會、產業考察活動、政策宣講會等活動60余場,助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展會現場迎來了中山大學、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珠海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等多所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涉海高校及單位機構組團參觀。各方參觀代表及展商圍繞海洋智能裝備技術創新、產業應用及產學研協同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海洋科技前沿發展趨勢與區域合作機遇。同時現場還吸引了來自海洋測繪、資源勘探、環境監測等領域的專業觀眾廣泛關注,充分展現了海洋智能裝備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科研成果轉化。

(本文系2025珠海國際海洋智能科技展覽會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