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機械行業政策與市場
2025年二季度·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
— 政策資訊 —
2025年二季度
0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條例》,抓好宣傳解讀,確保《條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要進一步壓實抓好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牢牢牽住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強化大局意識,保持嚴的基調,敢于動真碰硬,持續發現問題,認真解決問題,提高對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執行力。
02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發布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相比2022年版清單,新版清單事項數量由117項縮減至106項,減少了11項,事項下的全國性具體管理措施減少了17條,地方性管理措施減少了16條。
03
15部門發文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頂層設計
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建設方案》明確,堅持“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則,分期分批制修訂一批涵蓋各領域、各要素、各環節的關鍵標準,增強標準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標準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基礎支撐和規范引領作用。強化部門協同,推動各級各類標準協調銜接,形成標準合力。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提升標準國際影響力,推動標準國際銜接互認。
04
九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以創新驅動、市場導向、融合發展、系統推進、質量為先為原則,壯大服務主體,優化發展生態,提升服務能力,實現規模增長和質效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有力支撐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05
八部門關于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
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級政策文件,旨在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推動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目標是到2030年培育100家領軍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的數智供應鏈體系。
06
七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
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重點圍繞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等7個方面,提出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著力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
07
七部門印發《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0年,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08
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意見》從支持增強消費能力、擴大消費領域金融供給、挖掘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提升消費供給效能、優化消費環境和政策支撐保障等六個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
09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 版)》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日聯合印發《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6年,制修訂100項以上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目標。在前三版基礎上,新版《指南》優化了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布局,進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應用,新增了
工業軟件、智能裝備、制造模式等標準方向,以及輕工、化工等細分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內容。
10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制造業計量創新發展的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制造業計量創新發展的意見》,《意見》部署了強化制造業計量有效供給、深化制造業計量應用賦能、推進制造業計量創新升級等三方面共14項重點任務,加快突破計量關鍵技術和裝備,建立健全先進的計量校準服務體系,形成高效的計量服務網絡,推動計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制造強國建設提供計量護航。
11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
5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行動計劃》從筑牢算力互聯基礎、優化算力設施互聯、促進算力資源互用、創新算力業務互通、打造算力互聯應用場景、夯實算力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六個方面提出16項重點任務。
12
十部門印發《2025年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工作要點》
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2025年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工作要點》。工作要點部署了4個方面22項重點任務。4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數字技術賦能綠色化轉型,發揮綠色化轉型對數字產業的帶動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
13
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印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推動制修訂綠色低碳領域標準百項以上,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基礎更加牢固,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標準化對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發展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14
工信部印發《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5年版)》
“十四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不斷深化場景化推進智能制造發展的路徑探索,持續迭代發布《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總結形成了高價值、標準化、可推廣的典型場景。2025年版《參考指引》基于制造企業探索實踐,結合技術創新與融合應用發展趨勢,從工廠建設、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生產作業等8個重點環節,凝練出40個典型場景,并圍繞場景業務活動、核心問題、實施路徑與應用成效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描述。
— 市場信息 —
2025年二季度
15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連續安全穩定運行1000天
5月14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實現連續安全穩定運行1000天,持續向社會穩定輸送清潔電力超370億千瓦時。“華龍一號”是在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16
我國首個海上CCUS項目投用
5月22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首個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臺投用。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純、加壓至超臨界狀態,通過一口CCUS井,以初期8噸/小時的速度精準注入地下油藏,既驅動原油增產,又實現二氧化碳封存,開創“以碳驅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環利用新模式。
17
全球海拔最高光熱電站全面投產
日前,中國電建EPC總承包的全球海拔最高光熱電站西藏扎布耶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能源項目全面投產,對光熱技術在高海拔地區應用具有示范意義。西藏扎布耶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能源項目位于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現場海拔4500米,是全球首個在高海拔、電網末端地區,以槽式光熱電站為主電源實現清潔能源孤網運行,提供全天24小時安全、穩定、可靠綜合供能的先行先試“珠峰”項目。
18
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至中衛段全線貫通投產
6月26日,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吐魯番至中衛段甘肅寧夏段成功投產,標志著該線路全線貫通運營。作為連接中亞與中國的又一能源戰略通道,該項目對提升國際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及推動綠色能源合作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19
“深海一號”大氣田二期項目全面投產
中國海油6月25日宣布,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號”大氣田二期項目全面投產,標志著我國最大海上氣田建成。“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在業內首創“水下生產系統+淺水導管架平臺+深水半潛式平臺遠程操控系統”的開發模式,分南、北、東3個井區部署12口水下氣井,新建1座導管架平臺、1套水下生產系統、5條海底管道、5條深水臍帶纜,構建起了地理距離跨度超過170公里、作業水深跨度超過1500米的超大規模油氣生產設施集群。
20
我國變速抽蓄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6月19日,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300兆瓦級變速抽水蓄能發電電動機全尺寸交流集電系統順利完成驗證試驗,標志著我國變速抽蓄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壟斷,填補了變速機組集電勵磁系統國產化制造空白。
21
我國首個四類技術融合的新型儲能項目投產
6月16日,國家能源集團山東公司蓬萊電廠101MW/205MWh復合儲能電站高標準完成全部充放電試驗和涉網試驗,標志著我國首個集成磷酸鐵鋰、鈉離子、全釩液流及飛輪四類儲能技術的共享儲能電站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該項目作為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開創了“磷酸鐵鋰+鈉離子+全釩液流+飛輪”四維儲能技術深度融合的行業先河。
22
我國首套智能鉆井系統“長龍號”正式投用
5月21日,我國首套自主研發和創新集成的智能鉆井系統——長城鉆探“長龍號”智能鉆井系統1.0在中國石油遼河油田頁巖油施工現場雷88井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石油勘探開發朝數字化、智能化鉆井邁出關鍵一步。
23
全球最大的24000箱級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正式交付
4月15日,全球最大的24000箱級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正式交付,再次刷新我國雙燃料集裝箱船建造紀錄。交付后這艘船將用于遠東至歐洲航線的貨物運輸。交付的全球最大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一次可承載22萬噸貨物,24000個左右的集裝箱堆疊高度相當于25層樓,被稱為海上“超級帶貨王”。同時,這型船還采用了綠色燃料——液化天然氣作為動力,可為船舶提供單個航次近2萬海里的超遠續航。
24
全國最大光伏能源+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交付首航
5月15日,全國最大光伏能源+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在廣州南沙正式命名為“遠海口”號,并交付首航。該船采用先進LNG雙燃料主機,與傳統單一燃油汽車船相比,可節省約20%的能耗,減少約27%的碳排放、30%的氮氧化物排放、99%的硫化物排放和90%以上PM顆粒物排放。該船還配置了302.8千瓦峰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能夠持續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且和船舶既有動力系統深度融合,為船舶穩定、可靠地補充電力。
25
國內首套單機容量最大儲能系統投入運行
5月16日20點40分,山東能源新能源集團東營2×200MWh獨立共享儲能項目一期工程實現一次并網成功,標志著國內首套單機容量最大的百兆瓦級高壓級聯先進儲能系統正式投入運行。據悉,該項目采用山東能源新能源集團新風光電子自主研發的35kV高壓級聯技術及智能儲能系統包含4套25MW/53.6MWh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采用314Ah電芯適配104串液冷電池PACK,具備高效率、高性能的特點。
26
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正式投運
4月14日上午,10輛滿載化工品、筆記本電腦、汽車配件等貨物的氫能重卡在中國石化重慶石油趕水加氫站加氫后啟程,途經貴州,最終將抵達廣西欽州港出海,標志著我國首條跨區域氫能重卡干線正式貫通,并將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此條“氫走廊”全程約1150公里,中途設有4座加氫站。該“氫走廊”沿線經過的重慶長壽、貴州六盤水、廣西百色等地氫能資源豐富,電解水制氫、氨分解制氫等技術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27
蘭成渝管道順序輸送航煤試驗啟動
5月7日10時26分,蘭成渝管道蘭州站外輸油品由柴油切換為試驗航煤,標志著航煤與柴油順序輸送試驗正式啟動。航煤順序輸送試驗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為提高成品油管道使用效率,根據航煤生產和消費市場地區差異,對國內航煤資源調配優化布局開展的前期技術研究,也是國家管網集團成立后,首次開展的大落差、長距離、大管徑航煤混輸試驗。
28
華東最大火力發電基地擴容升級
6月22日,中國能建浙江院設計、浙江火電承建的浙能嘉興電廠四期擴建工程項目9號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項目規劃建設9號、10號兩臺機組,本次投產的9號機組為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供電煤耗達到國內同類機組先進水平,同步配套建設了除塵、脫硫、脫硝等超低排放環保設施,單臺機組預計年發50億度電,相當于為200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的用電量。
29
中國渤海最大海上油氣平臺完工起運
5月27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墾利10-2油田群開發項目(一期)中心處理平臺在山東青島國際化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離港起運,標志著平臺陸地工程全部完工,進入海上作業階段。平臺實現多項首創技術,創造了渤海區域海上油氣平臺尺寸和重量新紀錄。平臺通過搭載基于DeepSeekR1的工程生產一體化智能助手,可實現智能生產、能耗管理和安全管理一體化,著力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創新型海上低碳智能平臺。
30
中國國內首座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投產
5月25日,我國首個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南方電網寶池儲能站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正式投產。寶池儲能站屬于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也是云南省首批集中共享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裝機規模200兆瓦/400兆瓦時,按照每天兩充兩放測算,電站每年可調節電量5.8億千瓦時,相當于近27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量,其中綠電占比高達98%。該項目由南方電網儲能公司投資建設,于2024年10月開工,歷經并網送電、全容量并網運行,5月完成檢測試驗正式投產。
31
華能南山電廠2臺燃氣機組部投運
6月19日,華能南山電廠,6號燃氣發電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各項性能指標均達設計值。至此,該電廠擴建2臺46萬千瓦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全部投入商業運營。作為海南省“十四五”能源規劃重點工程,項目創新應用全國首臺GVPI技術500兆瓦級全氫冷發電機、國際領先的F級AE94.3A型燃機等20余項先進技術,深度融合智能生產控制系統與電廠管控平臺,機組發電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32
中國首套“綠電+儲能+能源化工”一體化示范裝置在準格爾旗穩定運行
6月9日從內蒙古準格爾經濟開發區獲悉,國內首套“綠電+大容量儲能+能源化工裝置”一體化耦合重大技術示范裝置,已在準格爾旗實現穩定運行。這套技術集成拓寬了新型儲能技術的應用邊界,填補了煤化工領域大容量儲能技術的空白,為能源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式。
33
我國首套350兆瓦級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投運
5月31日,我國首套350兆瓦級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國家電投通遼2×350兆瓦智慧熱電聯產機組項目6號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志著該項目順利實現“雙投”目標,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該項目由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公司通遼電投發電公司負責建設,項目動態總投資30.4億元,共建設2臺350兆瓦超超臨界直接空冷燃煤智慧熱電聯產機組,替代內蒙古公司通遼發電總廠4×200兆瓦機組,是全國煤電“上大壓小”示范工程。
34
全球首艘9300車甲醇雙燃料動力汽車滾裝船成功下水
5月21日,由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訂造、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首艘9300車甲醇雙燃料動力汽車滾裝船在江蘇南通成功下水。該船是招商輪船訂造的系列甲醇雙燃料動力汽車滾裝船的首制船,標志著我國在綠色智能大型汽車滾裝船舶建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全球汽車滾裝船低碳轉型提供創新樣本。
35
向家壩水電站完成“全系統+全機組+全電站”大規模系統設備升級改造
5月31日,我國第五大水電站——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8號機組安裝國產化控制系統后成功投運,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首個實現“全系統+全機組+全電站”大規模系統設備升級改造的巨型水電站。
36
我國水電大容量機組技術取得新突破
5月29日,從國家能源集團青海瑪爾擋水電站獲悉,黃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電工程青海瑪爾擋水電站首次落地應用大型水電機組壓水調相技術,標志著我國在水電領域大容量機組調相運行取得新突破。據介紹,應用壓水調相技術后,水電站機組在枯水期可以隨時按系統要求進入調相運行,可有效提升跨區輸電能力和新能源消納能力。
37
國家電投廣東廉江核電項目1號機組冷卻塔突破百節
6月2日,世界核電第一大塔——國家電投廣東廉江核電項目1號機組冷卻塔筒壁第100節混凝土澆筑順利完成,塔體高度達到161米,標志著冷卻塔主體結構穩步成型,為后續雙曲線收束段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廉江核電項目在我國核能領域首次開發使用超大型冷卻塔,一期工程建設兩臺CAP1000三代核電機組,每臺機組配置一座逆流式自然通風高位集水塔,塔高218.7米、零米直徑約174.5米,單塔淋水面積20000平方米。1號機組冷卻塔是世界首個核電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卻塔。
38
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項目空分裝置3套大型冷箱封頂
近日,由中國化學華陸公司EPC總承包的國內已知在建規模最大的電驅空分裝置集群項目——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項目空分裝置3套大型冷箱提前三個半月順利封頂。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項目空分裝置是國內一次建成的最大電驅空分裝置群,生產規模為3×85000Nm³/h(O2),承擔著國產大電機在空分行業的首次應用以及深冷蓄能型空分工業化裝置系統研究兩項重要科研課題。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對于促進風電和光伏電能的消納、實現空分裝置的節能降耗以及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39
全球海拔最高 西藏首個塔式光熱電站開工建設
6月10日,位于西藏那曲市安多縣的土碩100兆瓦光熱電站10日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西藏首個塔式光熱電站,建成后每日可實現16小時連續穩定發電,年均發電量可達2.6億度。項目總投資約20.37億元,地處海拔4650米的藏北高原,采用先進的熔鹽塔式光熱技術,通過80萬平方米的定日鏡將太陽能反射至吸熱塔,使熔鹽升溫至560℃,再通過高溫熔鹽逆流換熱,實現機械能向電能轉化,輸出持續穩定的清潔能源。
40
國家鹽穴儲氫庫示范工程落戶平煤神馬
5月19日,“鹽穴儲氫庫示范工程”和“百萬方級儲氫示范工程”授牌儀式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下屬聯合鹽化公司舉行,標志著我國鹽穴資源利用邁出重要一步,為我國鹽穴儲能開發開辟了新路徑。鹽穴因具有密封性能好、儲氫規模大、成本低、安全性高等優點,被視為解決氫能存儲難題的優質技術路徑。此次鹽穴儲氫庫示范工程、百萬方級儲氫示范工程落戶平煤神馬集團,依托其豐富的鹽田資源和前期鹽穴儲能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41
世界首臺(套)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壓氣儲能工程落子敦煌
5月8日,世界首臺(套)甘肅酒泉敦煌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項目順利在敦煌通過可研評審,標志著我國壓氣儲能行業正向單機功率600兆瓦級躍升。該項目采用了“中國能建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開創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儲氣空間“三項世界之最”,單機功率一舉提升至600兆瓦級,是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單機容量的又一大突破。
42
華能石島灣核電再開工1臺機組
5月7日,隨著華能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工程2號機組核島順利澆筑第一罐混凝土(FCD),華能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我國首個集成三代、四代核電技術的綜合性核電基地建設再提速。華能石島灣核電擴建工程位于山東省榮成市,規劃建設4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采用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總裝機容量超500萬千瓦,工程一次規劃、分兩期建設。
43
內蒙古再添綠氫輸運“新動脈”
從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獲悉,自治區能源局作出批復,同意建設敖漢―元寶山綠氫管道項目。據悉,該綠氫管道起自赤峰市敖漢旗工業園區敖漢旗首站,終點為赤峰市元寶山產業園元寶山綜合站,全長約85公里,設計年輸氫量21萬噸,項目總投資4.3億元,途徑赤峰市敖漢旗、松山區、元寶山區3個旗區。
44
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建設正式啟動
4月27日,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首條規模最大、里程最長、工藝最齊全的超臨界/密相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將同時滿足吉林石化碳捕集和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油需求,實現減碳、增產的雙贏重點管道項目。該工程設計總長約400公里,計劃分兩期實施,途經長春等4市12個縣區 。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400萬噸,實現驅油產量超100萬噸。
45
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廠3號機組全面開工
6月10日上午,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廠二期3號機組開工動員會在惠東縣太平嶺核電基地召開。平嶺核電項目分三期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總投資超1200億元。其中二期工程3、4號機組于2023年12月獲得國務院核準,總投資超400億元。
46
廣西防城港紅沙核電項目三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
5月23日,廣西防城港紅沙核電項目三期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防城港市舉行,標志著中國廣核集團防城港核電三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防城港紅沙核電項目三期工程5、6號機組將繼續采用“華龍一號”技術,單機容量120.8萬千瓦。項目建設將創新采用“模塊化施工”“數字化建造”等先進技術。
47
中國能建數科集團簽約河南南召350MW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6月19日,中國能建數科集團與河南省南召縣人民政府舉行350MW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合作開發協議簽約儀式。數科集團將依托“中國能建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以及單機功率300兆瓦級湖北應城、甘肅酒泉、山東泰安等壓氣儲能工程實踐成果,在南召打造以新型儲能為核心的“技術+資源+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新引擎。
48
中國與阿聯酋達成最大規模LNG協議
4月18日晚,阿聯酋駐華大使館發布消息,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與中國企業簽署了三項液化天然氣(LNG)協議,其中包括迄今為止中國與阿聯酋達成的最大規模液化天然氣協議。資料顯示,本次簽署的液化天然氣協議涵蓋了與中國民營能源企業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簽署的液化天然氣銷售與購買協議。該協議為期 15 年,每年將供應可達100 萬噸來自低碳魯韋斯項目的液化天然氣。這是中國與阿聯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協議。
49
華龍一號海外第二臺機組通過巴基斯坦最終驗收
巴基斯坦當地時間4月18日,中國出口海外的第二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3號(K-3)機組正式通過最終驗收。至此,華龍一號海外首個工程兩臺機組(K-2/K-3)全部交付巴方,再次驗證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技術成熟性和國際市場適應性,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可推廣的清潔能源“中國方案”。
50
全球最大規模中外合資濕法冶煉項目關鍵設備安裝完成
近日,中國化學六化建承建的全球最大規模中外合資濕法冶煉項目——印尼SLNC項目迎來重要里程碑。項目核心裝置3×100萬噸硫磺制酸工程的首臺大件設備干燥塔以及濕法冶煉核心設備高壓釜成功安裝。
51
中國能建簽約哈薩克斯坦光儲項目投資協議
5月24日,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拉木圖州政府在浙江杭州就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巴托蓋1GW光儲一體化項目成功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項目位于阿拉木圖州埃西克市,規劃建設1GW光伏發電站、配套儲能系統、升壓站、外送線路等。
52
中企簽署烏茲別克斯坦氮肥廠綠能低碳項目EPC總承包合同
近日,中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材節能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與關聯方中材海外簽署了《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氮肥廠綠能低碳項目EPC總承包工程合同》。根據合同,國際投資公司將委托中材海外實施并完成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氮肥廠綠能低碳項目的所有開發、設計、采購、供應、施工、啟動、調試、測試以及修補缺陷等全部工作。
53
中國化學簽署哈薩克斯坦首個煤制氣項目合作協議
6月16日,中國-中亞峰會期間,中國化學國際公司聯合東華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天然氣公司科研院正式簽署《哈薩克斯坦煤制氣項目合作協議》。這不僅是哈薩克斯坦首個煤制氣項目,更是中哈兩國深化清潔能源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
54
中國電建簽約南美輸變電項目EPC合同
當地時間6月16日,中國電建智利分公司與智利Transelec公司、CGE及法國Engie公司正式簽訂智利2024年4號法令項下G15標段500千伏變電站擴建與G04標段220千伏變電站擴建EPC合同。G15標段項目位于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大區,包含Parinas變電站OC01、OC02兩子項,主要目標是提升區域清潔能源輸送能力。
55
中國化學中標中東首個海上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項目
近日,中國化學三化建成功中標阿曼MARSA液化天然氣首期項目土建施工總承包工程。項目位于阿曼蘇哈爾港,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碳強度(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液化天然氣工廠之一,也將促使蘇哈爾成為中東首個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
56
上海電氣電站集團獲摩洛哥海水淡化項目訂單
上海電氣電站集團輔機版塊海外市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簽約OCP SAFI WAVE II海水淡化項目(摩洛哥磷酸鹽集團薩菲海淡二期項目)。項目建成后,其每日60萬噸的優質淡水生產能力,將顯著緩解當地水資源短缺壓力,有力助推摩洛哥國家水資源戰略布局的深化實施。
57
中電工程國際公司簽約阿爾及利亞杰勒法1262MW燃氣電站工程項目
近日,中電工程國際公司牽頭中電工程西北院、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二公司組成的聯營體成功簽約阿爾及利亞1262MW杰勒法燃氣電站工程項目。項目位于阿爾及利亞杰勒法省,工程范圍包括工程設計、設備采購、安裝、試運行等。
(節選)
原標題:通用機械行業政策與市場動態(2025年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