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當下,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國邁向海洋強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戰略抉擇。
海洋經濟的發展不僅能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還能促進相關產業鏈的拓展與完善。通過強化海洋科技創新,提升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
今日(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首場發布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指出,2024年全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海運量和集裝箱吞吐量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船舶和海工裝備市場份額超過全球的50%。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新接訂單有14種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的海洋經濟涵蓋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業、油氣礦產資源開發、海洋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生物醫藥以及旅游業等多個領域。這些領域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筑了海洋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在海洋漁業領域,作為漁業生產大國,我國在海洋漁業發展方面優勢顯著。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捕撈的產值達到2601.48億元,海水養殖的產值高達5034.38億元。展望未來,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將秉承生態優先的原則,結合養殖與捕撈,推進綠色化和智能化的轉型進程。同時,我國還將致力于發展深遠海大型養殖漁場和海洋牧場等新型模式,構建現代化的漁業產業體系,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油氣礦產資源開發領域,我國近年來取得顯著成就,并展現出強大發展勢頭。2024年,全國油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4億噸大關,連續八年保持千萬噸級的增長。具體而言,原油產量達到2.13億噸,天然氣產量超過2488億立方米,進一步鞏固了“穩油增氣”的發展趨勢。接下來,我國將推進深水深層、頁巖油氣、深層煤巖氣等新領域效益建產,加快關鍵裝備國產化,深化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推動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
在海洋裝備制造領域,我國已具備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深水油氣平臺等高端裝備的設計與建造能力。2024年,我國承接全球42.6%海洋工程裝備訂單,總金額達到116億美元,位居世界之首。未來,我國將聚焦深海及超深水油氣裝備、巨型LNG船、智能鉆井平臺等高端裝備研發,推動綠色低碳、智能化轉型,強化關鍵材料與核心系統自主可控能力。
結語:當前,我國海洋經濟正處于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面對綠色轉型、深海開發、智能制造等多重需求,未來我國海洋經濟有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