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物有所值 避免進入采購誤區
2016-01-26 09:50:53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 關鍵詞:采購誤區閱讀量:31661
導讀:政府采購,就是政府購買物品和服務的行為,但與個人購買不同,它是一項政策性和法律性非常強的工作,因此政府采購的指標和效益不能以個人購買來衡量。
【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政府采購,就是政府購買物品和服務的行為,但與個人購買不同,它是一項政策性和法律性非常強的工作,因此政府采購的指標和效益不能以個人購買來衡量。本文就對政府采購活動中一些需要特別注意或需要正確理解和處理的地方進行闡述,以促進政府采購這項特殊的購買活動能夠更好地開展。
合理運用實質性條款
曾經有一段時間,社會上有人質疑政府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政府采購買的東西質量較差,等等。筆者認為,出現這些現象和議論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社會上一部分人對《政府采購法》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認為政府采購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就只能買“蘿卜白菜”這類低檔貨物;二是將政府采購的原則無限放大,如在實際操作當中,一些采購代理機構會把所謂的實質響應細化為對招標文件的全面響應,或者人為地設定一些實質性條款,如用★號條款來標示。
在沒有的司法解釋的前提下,我們要正確理解政府采購法律法規中關鍵詞語的內涵實質,不能憑主觀意念對概念作任意曲解,以致給政府采購工作帶來困擾。如對《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六條款“只有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的”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廢標的情況,財政部74號令第三十五條也規定,“談判小組應當從質量和服務均能滿足采購文件實質性響應要求的供應商中,按照后報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提出3名以上成交候選人,并編寫評審報告。”一些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把這其中的“實質性要求”改為要完全響應談判文件要求,導致參與談判的供應商不是提供一模一樣的產品,就是沒有人來投標。
打個比方,公務人員到外地出差,可以有乘火車、乘飛機、開汽車等幾種交通方式可供選擇,但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不能強行要求必須選擇哪一種交通工具(每種交通工具還分佳、一般等幾個時段)。因此,決定政府采購實質性條款的因素,一是貨品關鍵參數,比如一個照度為N瓦的燈泡能夠連續使用多少次,以使用次數多的作為優先采購對象;二是供貨時間,以供貨時間短的優先采購;三是新型節能技術的采用,目前燈泡有白熾燈泡、日光燈管、節能燈、LED燈等多種光源,以LED燈的光效比佳,但價格不菲。
筆者以為,以上3個條件是該類項目采購的實質性條件。某些招標采購代理機構為了操控項目,會通過將與采購標的物無關的指標參數設為★號條件,如高新企業、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產品等等,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實質性條款與所采購標的物的質量和整個項目的采購質效并無多大關聯。
還有的招標采購代理機構,認為綜合評分就是要做到面面俱到,于是窮盡所能地在各個環節設置門檻要求,如在技術評分時,要求查證技術人員是否交了社會保險等一些與采購項目本身無關的事項,既對提升采購質效沒有幫助,也耗費了工作人員的精力。
《政府采購法》第十七條規定:“集中采購機構進行政府采購活動,應當符合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采購效率更高、采購質量優良和服務良好的要求。”這一規定從價格、時間、技術及其伴隨服務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要求。
基于同期價格計算市場平均價
關于政府采購價格要低于市場價格的論述,并不是抽象模糊的,而是指在一定時空里價格的上下浮動關系。有的評審專家會將以往的市場價格,或以往的成交價與投標人的報價進行比較,即進行所謂的環比或同比,這實際上與現時的項目評審報價并無直接聯系。
筆者以為,市場平均價格應該遵循這樣的計算原則:
某商品市場平均價=(N1 N2…… Nn)÷n
(注:N1、N2、Nn表示多家供應商在同一時刻的報價,n為供應商數量。)
如果供應商的報價低于此價格,則可以認為該供應商在報價上是滿足了政府采購的要求。關于供應商報價的問題,曾經某地有這樣一個案例:某采購代理機構受一家衛生防疫站委托,采購一批專用疫苗。該項目預算為1000萬元,A供應商報價800萬元,B供應商報價880萬元,C供應商報價10萬元。報價如此懸殊,代理機構也摸不著頭腦,于是報請同級監管部門。同級監管部門也拿不準,又報請上級監管部門,后以“價格太懸殊”為由廢標了。其實,筆者以為,按該供應商低于成本價進行投標來處理更為合適。
提高采購效益確保物有所值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采購效益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采購效率。對于采購項目本身來說,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采購到位,這也是采購效率高的表現。比如采購一批貨物,各投標供應商承諾的交貨期分別是在合同簽訂后的2天、7天和10天內交貨,在滿足參數要求的前提下,應當以提供快交貨期的供應商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另一方面,是低成本。一個采購項目在眾多供應商報價的情況下,中標或成交的對象應是價格低的一方,即花少量的資金辦同樣的事,就是要實現物有所值。
但實際采購工作中往往出現一些變數,即往往出價低、質量優的供應商不被看好。價格是一個篩子,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中(壟斷除外),高價格其實是從一大堆商品中將更為的東西篩選出來,給用戶一個更為簡單的維度去考量這個商品,節省了用戶的選擇時間。但價格較低的貨物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當然不一定,這就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去甄別和篩選,而這就需要采購代理機構在如何提高采購效益上下功夫了。
統籌考慮后期使用與維護成本
采購的貨物、服務和工程質量,應該是指每個采購項目的生命周期。如同樣排量的公務用車,A品牌在行駛10萬公里以上才需要做三保或大修,B品牌在行駛6萬公里以上才需要做三保或大修,而C品牌則在行駛4萬公里以上就需要做三保或大修了。因此從整車質量來看,肯定是A品牌的車要好于B、C兩款。再比如采購空調機,空調能效等級依據空調能效比的大小來確定,分成一、二、三這3個等級,一級表示能效高。如果同樣大小的空調機,則要選擇能效等級高的,這樣的空調在后期的運行成本上顯然要低于其他能效比高的產品。
重視技術品質兼顧伴隨服務
在政府采購中,“服務良好”的概念也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層面是指服務類采購項目,比如物業管理、印刷、培訓、會議定點等,單單指的是服務項目的質量表現,達到或者超過原來服務的承諾;另一個層面,指的是采購貨物或工程項目的伴隨服務。所謂伴隨服務,是指中標供應商對其所提供的設備,在保質期內和保質期外分別會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例如一些例行巡檢、日常維護以及售后服務方面的方案和保障工作。
通俗地講,伴隨服務就是產品或工程的售中、售后服務。比如房屋裝修過程中,作為施工方,有責任把一些隱蔽工程向建設方介紹并簽字確認。工程交付后,對于諸如油漆、地面等應進行回訪察看,發現有瑕疵的,要主動進行修補、更換等。在貨物類采購中,一般都會討論產品的質保期問題,有的要求一年,有的要求三年,這種期限上的要求并沒有錯,但不夠全面和細致。其實伴隨服務需要解決的,或是用戶急迫的要求,就是“告訴我怎樣做”。這在實踐中一般是通過培訓來實現的。
比如海爾公司,為了讓售后服務更到位,大力推廣“一對一”的服務理念,對成套購買海爾家電或者單臺購買超過一定金額的用戶,為其配備專門的服務工程師。從購買電器的那一刻起,這類用戶就可以享受“一對一”的終身服務,服務工程師對用戶所購買的海爾家電實行“一對一”的服務承包,從使用前的安裝、調試、使用,到使用過程中的定期走訪、維護保養、故障修理,均由專門工程師負責到底。
由此可見,社會上一些質疑政府采購“只買貴不買對”的聲音,不排除確實存在這樣一些極個別的情況,但也確實是有一些人把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給理解偏了。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規定政府只能采購質量和服務一般的產品,關鍵看怎么去制定采購需求,確保實現物有所值。
政府采購講究的是技術品質優良、伴隨服務到位。在這方面,《政府采購法》和《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及財政部所發相關指令性文件,都奠定了充實的法律基礎,這需要政府采購從業人員正確把握,回歸法律本位。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