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淘寶的未來發展
很多人也許會說是馬云的英明選擇,但實際上是互聯網所引發去中介趨勢,這種去中介的趨勢有兩個關鍵內涵:一方面是可以略掉層層代理的中間環節,優化整個系統的效率;另一方則是可以讓人通過某種便利的終端,起先是電腦,后來是手機來直達終的購物標的。這樣一來購物就簡單的變成搜索和選擇的過程,當然這需要物流、支付這樣的環節做支撐。稍微擴大一點我們也可以講所有非IM和社交的產品本質上干的事情和淘寶差不多,只不過分別垂直到了不同的領域,所以牽涉不同的線下環節,比如攜程就垂直到了旅游行業。甚至我們也可以講搜索和電商的區別是一個有線下環節一個沒有。這意味著雖然互聯網讓人眼花繚亂,但帶來的核心趨勢事實上只有兩個:一個是去中介;一個是建立人與人普遍關聯的大網。
在移動互聯網下,這種趨勢并未發生變化,反倒是體現的更加直接。每個App都可以理解成是搜索其他。和PC互聯網相比核心差異其實是個細節:觸屏導致無法在瀏覽器下實現鏈接點擊,所以有App的大舉出現,于是各個公司通過App獲得了獨立的入口,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被綁定在瀏覽器里。
這種大的趨勢是可以預先認識的,預先認識這種趨勢的人就會在根本還不知道怎么賺錢的情形下投給Google和阿里巴巴很多錢。
這種趨勢也是會改變的,改變后原本很多順理成章的事情就會不再成立。而要想看到這種改變后的新趨勢那要回到語音助手和人工智能。
語音助手的春天
語音助手里的老大哥是Siri,直到今天這還很像個玩具,國內大家并不怎么用它。但有意思的事情是,對著這個玩具科技大佬們卻坐不住了,Google有GoogleNow,微軟有小冰、小娜,IBM有與Siri不分先后的Watson,甚至亞馬遜都有個Echo。為什么這個看著不太成功的產品可以吸引到如此之多的目光?要想理解這點那要考察如果成了,它究竟會帶來什么。
Siri誕生于2007,但后來廣為人知則是因為它在2011年被集成進了iPhone4S。Siri一發布,當時Google的CEO施密特就驚呼,這產品會對Google的業務產生根本性威脅。通常當一種破壞性技術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把同樣的事情做的更好時,這種技術會被認為是對已有產品和模式產生根本性威脅,比如數碼相機對膠片相機。Siri所代表的東西與此相類,這種基于語音的操作方式與現在的圖形用戶界面(包括鼠標和觸屏)完全不是一類東西,但它潛在的可以比圖形用戶界面更自然和快捷。我們不要忘記人與人的主要交互方式是語音,而人與人的交互是僅有的兩種智能生物間的交互,一旦機器變的更加智能,那很可能語音才是人類與另一種智能自然的交互方式。
圖形用戶界面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價值,主要原因是低智能下這種呈現選擇分支讓人一步步選擇的方式是有效的方式。所以開始菜單要一步步展開,手機屏幕上要有一個個圖標。要不怎么區分什么是淘寶,什么是攜程,那個是放電影的,那個是壓縮文件的?這在當前技術狀態下是合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會是一直合理的。人和人交流的時候如果對方需要一步步告知各個選擇,那會被認為是笨蛋,腦子不靈光。這就好比每個領導給秘書下指令的時候,它不會告訴,你要先找老王做規劃,再找老李批錢等一樣。
這就意味著雖然圖形用戶界面是當前合理的交互方式,但肯定不適合人工智能能夠突飛猛進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