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名家論壇】“人發揮人的優勢,機器人發揮機器人的優勢,共同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機器取代人類。”6月13日至14日在浙江余姚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來自海內外數十位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專家與百余位業界人士達成共識:人機融合,將是機器人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智能制造不是簡單的“機器代替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丁漢教授指出,人機融合,即“人發揮人的優勢,機器人發揮機器人的優勢”,共同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機器取代人類。未來機器人將能夠適應復雜的環境,與環境共融,更重要的是與人的協同,能夠理解人的意圖,“所思即所答”,延伸人體,放大功能。
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以長安福特為案例:在當今世界先進的柔性自動化生產線上,不到一分鐘就可以有一輛車下線;而且同一生產線上可以生產6種不同車型,每一車型的切換僅需18秒。“但這還不是人機融合,因為機器跟人還是完全分開的。”他話鋒一轉,未來人機交互、融合,才能實現物與人通過技術服務有機連接,從“中國制造”跨進“中國智造”。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孟慶虎提出一個頗具意味的問題:機器人能夠替代人嗎?這問題源于以下令人百思不解的經典現象——在工業流水線上、、靈巧無比的機器人,何以在處理大多數生活事務(如簡單的疊衣服、上下樓梯等)時表現異常笨拙。
孟慶虎從移動性能、靈活性、操作性、傳感能力和智能方面進行人機對比后發現,當前機器人的主要差距在于靈活性和智能,尤其是智能方面,“說實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表示,人的認知方式和過程機器尚難以模仿,人腦與肌體的聯動反應機制機器更不能再現,其中蘊含了軟件、硬件領域的巨大技術挑戰。所以,真的想要機器人融入我們的生活,“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機器人必須知道人的存在,能夠跟人共同生存。這要求機器人的辨識、認知能力大幅度提高,機器人變成社會的一部分,人機融合時代就真正到來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